这家低调的中国民企500强,新生代企业家初长成

2025-11-21 11:12:10 世界浙商

徐迅个人照。企业供图

今年以来,36岁的传化集团副总裁、传化化学功能化学品事业部总裁徐迅频频出现在台前。

1995年,传化集团创始人徐传化开始“交棒”徐冠巨,30多岁的徐冠巨出任传化化学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30年后的今天,徐冠巨之子徐迅,也在11年的历练中,从基层实践到逐步独当一面。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右一)和副总裁徐迅(左一),一起参加外部交流会议。企业供图

一副黑框眼镜、一个双肩包,谈吐中都是“改造还是初步阶段”“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新生代企业家,感受到他身上明显的“理科生”印记。

“只要把企业做好,传承自然水到渠成。”徐迅说,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要看得更远,更要脚踏实地。

大局出发,高效变革

最近,研发部门的同事们,总会收到来自徐迅“投喂”的有关霍尼韦尔、美的公司的研发体系建设经验。

“我在忙着推动公司的研发体系变革。”徐迅坦言,过去几十年,传化集团依靠勤奋、规模优势、产品线叠加的短平快模式获取市场的认可,而现在需要转向发展中长线、具有技术引领性的产品方向发展。

这一决策,不光需要魄力,还要有对行业发展大势把握的研判。这有赖于徐迅的大局观和逻辑性。

传化集团创业初期,徐迅的爷爷徐传化建立了强大的营销团队,带领集团从无到有;父亲徐冠巨则通过持续创新,践行“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促使集团走向多元化。

传化化学功能化学品大江东基地鸟瞰图。企业供图

两位“巨人”在前,是躺在前辈蹚出来的路子上坐享其成,还是在变化的时代中寻找自己的节奏?徐迅选择了后者。而他认为推动变革的核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徐迅接手传化纺织化学品主业时就发现,一方面,尽管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领先,但是在高端客户面前,自家产品并没有和竞争对手拉开明显差距。另一方面,他注意到销售人员的工作越来越吃力,有时候员工也会抱怨产品力不足。这些来自客户端和销售端的反馈,让他意识到销售和研发必须协同起来。

为了解决问题,徐迅启动了营销变革,他借鉴华为“铁三角”模式,变“单兵奋战”为由销售、产品服务、研发乃至供应链人员构成的团队去服务客户。可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招似乎也不好用了。

“问题的表象是营销需要升级,深层次的核心是研发体系的问题。”徐迅说,今年开始,他把重点放在了推动研发体系的变革上。比如在激励机制上,不再单一的采用产品提成制,而是更聚焦中长期技术创新,引入里程碑式的激励方式,鼓励资源向中长期原创技术突破倾斜。

技术为王,人才优先

在外人眼里,年轻一代的企业管理者接过来的,是一座金山。而在徐迅眼里,也有可能是一座泰山。

39年前,靠着一口大缸、一辆自行车生产销售液体皂,传化集团开启创业之路。如今,集团已经实现多元化、多品牌、全球化布局,业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摆在徐迅面前的,是如何把企业从大做强。

传化化学功能化学品大江东基地车间一隅。企业供图

他用三个词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做深做宽做高。做深就是要深耕主业,做宽则要扩展新赛道,做高则是提高技术实力。“核心是技术。”他补充强调说。

技术是属于“理科生”的浪漫,对于技术力量的推崇,刻在徐迅的骨子里。

从小耳濡目染企业成长史,无论是1986年办厂时高薪请来“星期日工程师”,还是创业几个月后花2000元高价买了一勺盐,再是1990年研发出爆款产品“901特效去油灵”,都深深影响着他。

这几年,徐迅带领团队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 另一方面紧跟功能性产品趋势开发新产品。

近三年,传化集团保持年复合增速50%的科技投入。就在前几天,传化自主研发的高优品率宽适用性涤纶长丝前纺油剂,成功通过全国首批次新材料资格评审,这意味着传化集团在纺织化工关键材料领域的技术迈上新台阶。

徐迅在工厂指导工作。企业供图

“科技就像种地,并非今日播种,明日就能收获,而需要长期的持续投入。”徐迅表示,这一技术打破了日本、德国等企业的技术垄断,将给企业带来很好的前景。与此同时,他也知道,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做强企业没有捷径,技术就是市场。

科技来源于知识,知识则离不开人才。如果在传化碰上年轻人,不妨聊上几句,说不定他的导师就是徐迅。

为了让年轻人加速成长,2023年徐迅推出HIPO全球人才成长加速计划:每年层层推荐筛选出近80名学员,每人都能匹配专属导师。除了指导学员完成重点项目外,导师还要定期带学员走出去参与重要会议与行业参访,加速学员成长和发展。

精益求精,求索海外

前不久,传化化学功能化学品事业部召开了“90天降本行动计划”总结大会。与以往不同,这次站在台前分享的不是管理人员,而是来自生产、产品等一线小组的员工代表。

他们围绕业务全链条主动揭示了“生产流程不够高效”“存在能源浪费情况”等问题,精准挖掘了284个降本机会点,并组建专项项目组将机会点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这个看似自揭短板的会议,正是由徐迅推动的精益管理的重要举措——每一季度召开一次大型会议,把员工划分为不同的专项小组。各小组围绕实际经营中的具体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论识别改进点,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推动落地,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精益求精,是“理科生”的重要特质。“无论是计算还是实验,都必须着眼小处,否则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徐迅说。

他知道,爷爷和父亲早期创业阶段,正值短缺经济时代,那时的企业是在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诞生的,快速的规模扩张让人来不及过多考虑管理。而现在,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成本增高、利润压缩等新的“成长烦恼”,正倒逼企业补上这一课。

“我们所在行业竞争对手众多,一些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必须通过精益管理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交流中,记者感受到了这位年轻人的危机感。

常年在基层工作,徐迅知道员工并非不了解企业存在的浪费点,“他们缺的不是改变的能力,而是机会。”徐迅说,为此他们通过建立专项机制,引入方法论支持,激发员工们的动力,也有效促进了各部门的联动改进。

在徐迅看来,越是复杂的环境下,越要主动修筑企业防火墙。比如精益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当下问题,而要在未来赢得更多主动权,就必须到海外去开拓事业。

徐迅参加国际展会与客户交流。企业供图

“虽然我们在国内已做到领先,部分产品在全球排名也能靠前,但整体海外市场占比仍不高。”徐迅表示,他希望未来3-5年,海外能有力提升市场地位。

全球化虽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徐迅知道,出海并非简单地把东西卖出去,“更需要文化认同、目标一致,以及落地执行上的协同”。

今年2月,在传化化学功能化学品事业部全球管理大会上,徐迅提出了“OneCompany”战略,希望全球员工在同一个组织下协同工作,共享战略发展愿景和文化价值观,“只有让公司员工都拥有一种高于行业水平的卓越文化,才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持续赢得市场份额,同时实现价值传递”。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理科生”徐迅,低调又清醒,他正努力感受时代脉搏,去看更远的风景。

徐冠巨寄语徐迅

徐迅开始到公司工作,我就要求和希望他“要从基层做起”,只有自己干过、经历过,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徐迅不仅理解了,而且也这样做了。

特别是这几年,我感到徐迅成长比较快。他有非常好的一点,特别务实勤恳,跟我们的干部员工打成一片,具体细致、敢于创新,十分重视客户服务。他也从负责具体业务成长到负责事业板块。

未来属于年轻人,事业传承不简单是子承父业的“接班”,而是一代人的使命和新一代人的成长,是责任传承、更是文化传承。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对徐迅有四点寄语。

一是,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频”。

传化创业近40年来,始终坚持在事业发展、党建发展、员工发展、行业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传化事业不断发展的法宝。

二是,始终把握经营主动和发展主动。在科技创新、全球化、管理变革上敢破敢立,不断在服务行业客户发展中与行业共同发展。

三是,始终扛起责任担当。经营好一个企业是一种抱负和情怀,更是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要以家国情怀、奋斗之姿,跑好新时代的接力棒,主动担负起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 

四是,始终保持再创新、再创业、再创造。选择创业,就是选择持续燃烧自己。我们过去完成了从0到1和从1到N的发展,让我们的事业得到了今天的成就和发展。未来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我们需要培养和建设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事业发展相匹配、与全球化要求相一致的新时代的组织队伍力量。希望徐迅和全体传化人一起,在今天的基础上,坚持长期主义,深化变革创新,奋力搏击商海,赢得未来发展。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