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打开“缩差共富”新空间
2025-11-21 11:12:41 世界浙商
11月18日至19日,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嘉兴召开。时隔两年,这场高规格会议再度选择在浙江召开,不少与会代表是二度赴会。行走在之江大地的田园乡间,他们发现,浙江乡村又有新变化了。
2024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是1.83,比上一年缩小0.03。而今年的前三季度,这个数字缩小至1.73。会议公布的这组数据令不少代表眼前一亮。
浙江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与会代表都格外关心:这种“最小”如何被持续打破并向“更均衡”的高标准迈进?浙江亮出最新答案:通过深化“千万工程”,打开“缩差共富”的“全新空间”。
(一)一场“串珠成链”的系统重构
会议室门外,以“‘千万工程’展新颜,‘缩差共富’现蝶变”为主题的浙江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成就展吸引了不少与会代表驻足。记者看到,展板C位,浙江各地乡村片区组团化发展的故事可谓浓墨重彩。

金星村。受访者供图
开化金星村和周边的华东村、华民村、下溪村等5个村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紧密“朋友圈”,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两有金星片区。今年上半年,该片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同比增长70.3%。
办展方、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千万工程”让一个个村庄实现“净绿美”的蝶变;如今,浙江深入推进“千万工程”迭代升级,正致力于将这些散落的“明珠”串联成“项链”,推动美丽从“点状”向“片区”进而向“全域”跃迁。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成为破解以村为单元发展“小散弱”困境的关键一招。
今年上半年,浙江出台《关于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村庄的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向全省铺开。记者从此次展览中了解到,目前,省域共有在建省级重点村组团片区226个,辐射带动1447个周边村协同发展,浙江村庄的片区组团,已陆续发展出以平湖明月山塘片区为代表的“项目平台驱动型”、舟山定海大新建片区为代表的“产业融合联动型”等八大类型,形成跨越式发展的乘数效应。
兴村的关键在于产业,动能在于运营。市场化,是组团后的村庄片区竞相“争艳”的发展赛道。会议考察阶段,代表们走进位于嘉兴南湖的“大三星”片区,在这里,片区各村合力成立“大三星”乡村振兴有限公司,建立“大三星优选”区域品牌,布局水蜜桃智慧园,用本地桃“种”出亩均效益超2万元的富民产业,带动村民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
“这次再赴会,我感受到浙江乡村组团化发展后,‘土特产’联农致富的能级提升了。”来自河南的代表连连感慨,“我们也要做好村庄的连片规划、建设和运营,让小小的土特产爆发大大的富民能量。”
(二)以“发展轴”打通城乡融合脉络
“千万工程”于浙江诞生,其谋划之初,就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筹划”的。因而,浙江的探索也并未止步于乡村内部。
成就展上,来自山东的代表被展板上细致呈现的永嘉县“智造农文旅融合发展轴”地图所吸引。这条以发展为目的串起的轴线,覆盖全县53%的面积,集中了77%的人口,创造了85%的生产总值。其上,分别以古村活化、康养度假、现代商贸、产业智造、农旅休闲为主要发展定位的五个乡村组团片区错落分布,与县城、中心镇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城乡一体融合。
“如果说片区组团优化了农村地区内部‘微循环’,那么浙江创新打造的 ‘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则是在更高维度上构建城乡融合的‘大动脉’。” 端详片刻后,这位代表说,“山东也在探索以村庄为单位的连片发展,而浙江率先把这种区域协调的维度提升到县域,启发很大。”
会上,浙江向全国代表展示了当下不断将“千万工程”推向纵深、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的破题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单元,围绕“富民”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值得一提的是,为科学、动态地反映“解题进度”,“十五五”期间,浙江将围绕城乡空间融合、经济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等四大重点领域,在全省域开展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数监测。
“浙江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数将成为探知‘缩差共富’进程的一把‘标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镇所专家方康恒向记者透露,这把“标尺”从四个重点领域具象出20个综合指标,并将全省90个县(市、区)分为高度城镇化地区、山区海岛地区和其他地区三类,涵盖发展轴建设成效、城乡收入倍差、公共服务水平等。其指标数据“无感抓取”,不增加基层填报负担,避免主观性过强;指标设定偏重民生,让老百姓“直观可感”。
据悉,目前,浙江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数监测体系已经开始运行,第一份指数报告将于今年底发布,而后会在每年7月定期发布。它不仅能科学评判各地政策的实际效果,也能为政策优化指明方向,将成为城乡发展中要素资源配置的“导航仪”。
(三)让青年点燃乡村未来发展引擎
“浙江有这么多年轻人在乡村,不容易。”会议考察路上,某代表一句由衷的感叹,引得周围一众代表纷纷点头。
在桐乡崇福农创园,代表们围观了短视频大V“种花王大爷”王鼎直播卖花。这位全网拥有400万粉丝的“大爷”实则是个青年,创下单月千万元销售额的佳绩。另一侧,当地90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惠婷则分享着自己开着各式农机为万千农户提供耕种收服务的经历。一位来自江西的女代表拉起这位巾帼“田保姆”的手,互换了联系方式。
展望“十五五”,浙江城乡融合的澎湃动能,离不开一股活跃的力量——入乡青年。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浙江自201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农创客”概念。如今,像王鼎、刘惠婷这样的“农创客”,浙江已累计育成10万名,其中90后、00后占比高达六成。
记者了解到,强化“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浙江建设了1157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让青年入乡“入”得更顺畅,持续吸引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
在绍兴新昌县的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860青年公社”,从“星就业”板块的岗位、金融、生活等一条龙服务,到“星创园”板块的技术输入、合作共赢,再到“星学院”板块的精准技能培训,入乡青年可以享受到一站式、全链条的创业就业支持。这个开放、共享的平台运行还不到半年,就成功引进了AI无人叉车、日咖夜酒等十余个项目,带动全县3000余人就业。
乡村振兴,最美的风景是人。接下来,浙江将实施“青年创业伙伴计划”“青年小店支持计划”,同时,还将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全周期、综合性、陪伴式创业陪跑空间,努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城乡一体、全域全创、多创融合”创业生态圈。“希望青春的力量能尽情挥洒,我们将努力以更加系统、更富活力的探索,将‘千万工程’引领下的‘缩差共富’推向新的高度。”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