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博最前线 | 浙江工业母机精彩亮相义乌,链接全球智造新机遇
2025-10-16 10:41:27 世界浙商
2025年11月20日-22日,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商务厅、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浙江义乌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义乌装博会)将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作为浙江省目前唯一由省级单位主办的装备类综合性展会,本届义乌装博会将重点展示浙江和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即日起,我们围绕1个主题展区和6大专业展区,陆续推出产业观察报道,为海内外智能制造企业描绘浙江产业版图与合作蓝图。
工业母机,被誉为“制造业的心脏”,既是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石,也是高端制造的起点。近年来,浙江把工业母机列为战略性产业,全力推动集群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特别是在浙东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母机先进制造业集群。此次在义乌装博会设立工业母机展区,不仅是浙江展示“硬核实力”的窗口,更是向世界释放合作信号的战略之举。
工业母机如何成就制造业的脊梁
如果说展会是呈现产业发展的窗口,那么企业就是产业实力的最好注脚。
在浙东工业母机集群中,海天精工是一家较具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国内高端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重要生产商,其产品门类涵盖数控龙门、卧式、立式加工中心及数控车床等200多个品种,几乎覆盖制造业各个环节。
在国内市场夯实基础的同时,海天精工也在加快国际化步伐。2023年,其海外收入占比达到17.7%,并在2024年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专用双五轴高速铣削中心,直接切入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这一动作不仅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为浙东工业母机集群注入了持续动能。
透过海天精工,可以看到工业母机的战略意义:无论是航空航天、能源装备,还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其背后都离不开高性能机床的支撑。
浙江的工业母机产业不仅有单点突破,更形成了规模化的集群效应。
2023年,浙东工业母机集群实现产值近2800亿元,占全国总量近五分之一。全国每3台金属切削机床、每5台金属成形机床,就有1台产自这里。同年,全国工业母机出口首次实现贸易顺差,其中浙东工业母机集群的贡献超过20%。这一数据背后,意味着该集群在国际市场拥有了越来越响亮的话语权。
庞大的产业规模依托于坚实的企业矩阵。集群目前汇聚了2000多家规上企业,其中有35家上市公司、13家单项冠军企业和1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际龙头德马吉森精机、津上精密机床、海天精工等6家整机企业的入驻,为产业注入了先进制造经验和全球视野。
在创新驱动方面,浙东工业母机集群布局了10余个国家级创新平台,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授权量超200个,率先实现数控系统国产化,并建设了全国首个数控机床产业大脑,推动规上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区域协同是浙东集群的另一大特色。宁波、台州、杭州、嘉兴四地各具优势,形成互补格局。宁波以大型锻压、铸造、冲压等成形装备见长,是龙头企业的聚集地;台州在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领域全国领先,产业生态完备;杭州创新活跃,聚焦增材制造和智能机床等新兴领域;嘉兴则凭借开放姿态,成为高端外资机床企业的集聚地。这种分工合作不仅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也为浙江构建全国最完整的工业母机产业生态奠定了基础。
工业母机展区为何登场本届义乌装博会
在此背景下,本届义乌装博会设立工业母机展区可谓顺理成章。
当前,浙江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高精尖装备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通过这一展区,浙江不仅集中展示在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加工中心、激光加工和增材制造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为产业集群在全球市场的扩展搭建了舞台。展会的国际化氛围,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展区的设立还传递出更深层次的信号。工业母机作为制造业竞争的核心赛道,正面临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叠加挑战。义乌装博会的国际平台作用,能够让浙江在展示自身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全球产业链的对接。这不仅是推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工业母机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
工业母机是制造业的“脊梁”,是高端装备的“源头”。浙江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已经让浙东工业母机集群从“国家队”加速迈向“世界级”。而本届义乌装博会所呈现的,不只是浙江制造业的硬实力,更是面向全球的一份开放邀约。随着世界制造业格局加速重塑,浙江工业母机正以创新突破、集群协同的姿态,走在国际舞台的前沿,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