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详解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浙江好办法

2025-05-27 20:13:21 世界浙商

近日,浙江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的目标。

《若干措施》有哪些“浙江好办法”?近期,记者就此专访了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记者:浙江出台《若干措施》,会有哪些实招、妙招全力支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答:今年以来,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出圈,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被外界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大家经常探讨,为什么是浙江?为什么是杭州?

可以说,除了企业主体的创造性和突破性之外,这些年,浙江在政策环境、基础要素、重大项目等方面持续用力,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在上个月中旬,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举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我们在认真总结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若干措施》,聚焦产业生态、人才、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六大领域重点突破,针对性出台27项具体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推动“六个高”。

打造高能级万亿产业生态。下一步,浙江将加快构建以杭州市、宁波市为核心,其他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覆盖芯片、服务器、系统软件、云平台、大模型、智能终端等全产业链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

当然这里的“生态”,除了产业生态,还包括一切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比如产业发展少不了的金融资本支持,《若干措施》提出,发挥“4+1”专项基金投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资本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项目,满足人工智能企业各阶段融资需求。当前,浙江省已设立30亿元省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主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2025年,浙江也将争取国家创投基金在浙江设立相关子基金,争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投资浙江更多的项目。

加强高层次人才招引培育也是重中之重。我们求贤若渴,将大力招引培育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

我们还将加强高性能算力适配供给,鼓励省内算力龙头企业主动适配大模型训练、推理需求,加快提升芯片性能和万卡级集群组网能力,培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国产算力生态。

同时,我们将加强高质量数据开放供给。加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支持企业开展数据效能提升行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还有加强高水平模型研发应用。加强基础模型和垂直模型攻关,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与重大需求,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强化“芯模联动”发展,单个项目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省财政补助。

除此之外,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也是我们的关注重点之一。

记者:此次《若干措施》中加强高层次人才招引培育力度空前,能否具体讲讲浙江将如何“不拘一格降人才”?

答:人才是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此我们把“人才”单独成章,着力破解人才招引培育瓶颈。

一是破传统“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标准,简化顶尖人才、特殊人才审定流程,采用多元维度(薪酬、开源贡献、项目经验等)进行人才评价。

具体而言,年薪100万元以上且具有5年以上研发经验的,可直接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年薪50万元以上且具有3年以上研发经验的,可直接认定为省级青年人才;承担单个横向课题经费超300万元且通过自主验收的,可直接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

同时,我们对人工智能顶尖人才,简化审核论证流程,可随到随评。对特殊人才,可不经集中评审,按程序审议后直接纳入支持范围,根据工作绩效给予补助,每年引进10名以上人工智能顶尖人才。

我们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这样的人才招引力度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才俊集聚浙江,成为浙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的中坚力量。

二是高水平建设省人工智能学院,鼓励企业与省内高校院所合作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实践型人才。企业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的,可担任研究生第一导师。

记者:应用场景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一环。在应用场景打造上,浙江会有哪些举措?

答:拥有面广量大的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大先天优势。发挥优势,使之成为实实在在的长板,这个过程,正是《若干措施》的重点之一。

具体而言,我们将发挥好浙江民营经济活、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杆场景、行业基地、具身智能样板空间。

一方面,重点加大“人工智能+”应用,在科学、制造、金融、文化、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谋划建设重大应用场景,每年择优评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杆项目,大力建设行业基地与具身智能测试平台。

比如,浙江基于蚂蚁百灵基础大模型训练出多模态医疗行业模型,已面向公众上线医疗智能体“安诊儿”,面向行业形成眼科手术机器人(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脏占位性病变AI辅助诊断(浙大邵逸夫医院)、AI医学科研助理(浙大二院)等创新应用。

另一方面,完善应用生态支撑。我们会将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仿生、智能健康等产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按照产品售价的15%,给予最高2000元/件补助。

同时,我们还会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第三方机构在浙江省内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数据要素*”大赛等赛会活动,加大对高规格人工智能赛事的政策支持力度,获奖选手可申请浙江相应层次人才。

记者:我们还注意到,《若干措施》中提到算力券、语料券、模型券等新名词。这些含金量十足的券,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答:这是浙江要大力推广的模式。许多年前,浙江科技领域曾推广科技券,深受企业好评。我们认为,通过这种券的形式,可以给企业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

比如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尤其是缓解中小企业在GPU服务器租赁、高性能算力调用、数据获取、模型调优上的资金压力。以算力券为例,浙江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放算力券,使用自主算力服务的,可按照不高于合同实际执行金额的30%给予补助。

除了算力券之外,浙江还有语料券、模型券,我们的支持范围更广泛更全面,相信能让有需求的企业有获得感。

长期来看,这将有助于培育差异化竞争力。在当前基础大模型趋同的背景下,资源补贴使中小企业能专注于垂直领域创新。如医疗AI企业可集中资源开发专科诊断模型,制造业服务商可深耕工业质检算法,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来源:潮新闻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