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商帮的“家法”“商规”和“儒术”
2025-11-19 16:41:47 世界浙商
龙游者,游龙也。“龙游”一名在历史上曾有多个名称,或姑篾,或太末, 或龙邱,或盈川,最应感谢的是吴越王钱谬,正是钱王觉得“邱”如坟丘之丘不详,故改为“龙游”,其寓意不言自明。龙游人不负先人所望,在诸多商帮中率先崛起,成就了一番伟业,创造了龙游商帮的商业文明,真正成为中国商业史中的一条“游龙”。在明清十大商帮中,首先兴起的是五大商帮,即徽商、晋商、江右商、龙游商、洞庭商,稍后才是另外五大商帮,即闽商、粤商、山东商、陕西商、宁波商。
在探讨龙游商帮崛起的原因时,专家学者总结归纳了很多龙游商帮成功的原因。陈学文认为,龙游商帮兴起的原因有四点:一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三是强烈的致富思想;四是高度重视文化教育。陶水木认为,近代浙江商人兴起是经济社会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浙江的地理区位优势及浙江人多地少的矛盾是近代浙商兴起的重要因素;自明末以后浙江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浙商兴起的经济基础;鸦片战争后东南五口通商特别是上海、宁波的开埠则是近代浙商兴起的历史契机。
笔者通过对龙游商帮的大量史料研究发现,龙游商人骨子里有一种昂扬向上、勇于开拓的精神,他们不由天,不宿命,不知足,突出主体的独立性、商人的自主性,这种精神或许是龙游商帮驰骋天下、兴盛至极的原动力。概括而言,龙游商帮崛地理、历史、文化交织影响主要体现五个方面:一是江南丘陵孕育了龙游商帮;二是山地性格造就了龙游商帮;三是重商传统生成了龙游商帮;四是浙东学派塑造了龙游商帮;五是恤商政策成就了龙游商帮。对当代的赋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书宗谱中的“宗归”;二是历史著作中的“商规”;三是老字号中的“儒术”。
龙游商帮虽然已经衰亡了,但龙游商帮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龙游人继承与借鉴,值得专家学者深入总结与提炼。龙游商帮的精神遗产有很多,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工商皆本的重商传统、亦贾亦儒的商人哲学、义利并重的经商观念等等,但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应该从龙游商中的一些家书家谱、文章著作、老字号等等之中挖掘、继承与借鉴更为直接,更加有效。在笔者看来,当代龙游人最值得继承与借鉴的龙游商帮思想有三点:一是家书家谱中的“宗规”;二是历史著作中的“商规”;三是老字号中的“儒术”。
家书家谱中的“家法”和“宗规”
保存在明代日用类书中的一些家书透漏了重商的信息,如余文台《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万历三十七年刻本)卷一五《文翰门》中的一封家书——父寄子为商书:
客路风尘,吾子良苦,但陶朱计然转输贸利,白圭居积,致富敌国,吾子当商时俗之好,尚计货物之丰约,觅什一之利,如陶白二子则为良贾矣。若翠馆胭花秦楼,风月宜禁戒之。家室平安,毋廑远虑,便风附报,以慰吾心。
在龙游商帮的家谱中保存着很多《宗规》,如《激水毛氏宗谱》卷一《宗规》对从事工商者就有明确的道德守则:
工商技艺各宜量才量力为之,切勿图高射利,务要勤谨经营,至如极小生涯亦可度日,唯在有恒,兼而忍耐,则业精而家道成矣。平生须要诚实,交易务在公平,与肩挑贸贩,毋占便宜,不可弄计过取他物。
《桐冈童氏宗谱》卷一《宗规》要求子弟人人遵守:
为商贾者,修其职业,朝秦暮楚,不畏风霜,早晚拮据,不辞劳苦,自然倍、获利息,囊橐充盈,陶顿之富可身致矣。
古代宗族大户的家法宗规是极为严格的,为人处世、从商置业必须按照规矩规则行事,否则将会受到家法宗规的惩罚。
历史著作中的“商规十要”
龙游商帮经商,注重商业道德,遵守商业规范。他们尤其注重商人自身的修养,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形成了龙游商帮独有的商业道德规范。有关明清商业道德和规鉴在明人程春宇《士商类要》中收有《为商十要》如下:
“凡出外,先告路引为赁,关津不敢阻滞,投税不可隐瞒,诸人难以协制,此系守法,一也。
凡行船,宜早湾泊口岸,切不可图快夜行,陆路宜早投宿睡卧,勿脱里衣,此为防避不测,二也。
凡店房,门窗常要关锁,不得出入无忌,铺设不可华丽,诚恐动人眼目,此为谨慎小心,三也。
凡在外,弦楼歌馆之家,不可月底潜行,遇人适兴,酌杯不可夜饮过度,此为少年老实,四也。
凡待人,必须和颜悦色,不得暴怒骄奢,年老务宜尊敬,幼辈不可欺凌,此为良善忠厚,五也。
凡取账,全要脚勤口紧,不可蹉跎怠慢,收支随手入账,不致失记差讹,此为勤紧用心,六也。
凡与人交接,便宜察言观色,务要背恶向善,处事最宜斟酌,不得欺软畏强,此为刚柔相济,七也。
凡有事,决要与人商议,不可妄作妄为,买卖见景生情,不得胶柱鼓瑟,此为活动乖巧,八也。
凡入席,乡里务宜逊让,不可酒后喧哗,出言要关前后,不得胡说乱谈,此为笃实至诚,九也。
凡见人博弈赌戏,宜远而不宜近,有人携妓作乐,不得随时打哄,此为老成君子,十也。
以上十事,虽系俗言鄙语,欲使少年初出江湖之士,闲中一览,方知商贾之事,经营之不易也。”
“为商十要”成了龙游商人经商的法宝,使得龙游商帮称雄天下。这是一笔宝贵的商业文化遗产,对今人从商依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老字号中的“儒术商道”
龙游商人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他们坚守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的儒商品格。如傅立宗纸号,纸优价实,为保证质量,纸品统加印“西山傅立宗”字样,以示信用。姜益大棉布号,特聘了三位有经验的验银工,凡经流通该店的通货,均加盖印记,以示负责。 滋福堂是著名中药店,以重金延请名医监制丸药,配制成药准确无误,分工细密,层层检验,要求药工对顾客的健康负责。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道德规范,正是龙游商帮获得成功的要诀。
龙游商人之所以能在明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继而发家致富, 与他们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诚实守信的经营作风有着很大的关系。龙游商人傅家来,开设有一间“傅立宗纸号”,他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所造 之纸,坚韧白净,均匀整齐,比其他家的纸在同一件纸号中重十几斤。造纸是 多工序的生产流程,他为了保证质量,层层把关,严格检验,次品决不出售。产品畅销大江南北,经久不衰。为了表示对用户负责和维持良好的信誉,他的产品都统一加印“西山傅立宗”印记。各种商标的使用在杜绝了假冒伪劣 现象的同时,对各商家自身也起了自我监督的作用,促使大家诚信经营,以质取胜。
龙游“姜益大”棉布店,以信誉著称,冠以金华、衢州、严州三府第一家。 自从胡筱渔接管以来,非常重视信誉,以诚实守信教育每一位伙计,多次提出要薄利多销,童叟无欺,决不二价。为了防止流通中有银圆掺假损害客户利益,胡筱渔特聘请了三位有经验的验银工,严格检验,经过检验的银币加以“姜益大”印记,让顾客放心。在以银圆为货币的时代,人们饱受假银圆之苦,但当时的龙游人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因为他们有“姜益大”为大家保驾。大凡是打上“姜益大”印记的银圆,人们便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在市场上决不 会遭遇麻烦。小小的一颗“姜益大”印记,能够有如此大的威信和影响力,除了验收银圆的伙计过硬外,更重要的是“姜益大”的信用度得到人们的认同。
总之,拉采尔曾说:“环境以盲目地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包括龙游商帮在内的中国十大商帮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此种历史的必然一定有其必然的诸多环境因素。从地理环境看,江南丘陵的多变地形孕育了近在咫尺、几乎同时崛起的三大商帮——徽商、江右商帮与龙游商帮。从交通环境看,金衢盆地、浙西地区自古就是古商道,正如衢州之寓意——八省通衢、东南孔道。从人口环境看,由于中国历史上西晋末年与北宋末年的两次人口大迁移,导致浙江、安徽、江西等江南地区人口急剧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愈发突出,“四海为商”也就成了人们求生存的首选之策。从社会环境看,人们尊崇儒学中的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而反对“存天理,灭人 欲”的程朱理学,普遍具有一种“疾虚妄,务实诚”的务实精神。从政策环境看,恰逢具有“中国三大改革家”、“宰相之杰”之称的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可以说没有张居正的改革,就不会有明清十大商帮的崛起。
萌发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清光绪后的龙游商帮,可以说书写了历史的辉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日龙游而言,理应从浙商之祖——龙游商帮的历史中汲取经商营养,继承商业精神,从而实现龙游的新飞跃。正如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龙游知县涂杰曾在《建龙游城记》所云:“龙游,衢之要邑也,其民庶饶,喜商贾,士则缉学缀文取仕进。”
(韩永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