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星是一种浪漫,也是一门生意
2025-10-30 16:17:14 世界浙商
夜幕降临,圆月高挂,繁星点点。透过望远镜,遥远星系的微光和璀璨银河交相辉映,唤起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无尽遐想……一股“观星热”,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文旅的夜空图景。
看星星,既是一种浪漫,也是一门生意。在都市霓虹日渐吞噬自然之光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望灯火阑珊的宁静,向往仰望星光的诗意。由此催生的观星旅游、星空摄影、暗夜露营等新兴业态,共同构成了“星空经济”。
《中国气象旅游发展报告(2024)》显示,尽管观星旅游仍处在发展初级,但潜力巨大且正在快速发展。今年,七星连珠、英仙座流星雨等天象奇观接连成为社交平台热点,更让“为星空付费”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人们不禁要问:星空经济究竟是短暂的消费噱头,还是值得深耕的文旅新蓝海?在这股热潮中,浙江又该如何把握机遇?

在星辰山拍摄的银河。王鹏 摄
当星空成为资源
清秋的松阳县安民乡星辰山,山风微凉。
从杭州坐城际列车出发,历经3个多小时到松阳,然后换乘小车上山,沿着崎岖山路开一个多小时来到这里。终于,记者在山顶的星辰山民宿见到了“95后”主人泮王强。
前些年,泮王强接过父亲手中的这片山地,以年轻人特有的新理念与新视角重新审视,萌发了打造星空IP的念头:白天,这里是一座再平凡不过的山头;夜晚,众多星辰洋洋洒洒铺展在广袤无垠的空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迷人景象。
2022年,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的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大毛岘背凭借着独特的星空景观位列其中。这里的观星条件达到国际暗夜公园银级标准,也就是说,不借助任何设备,只需仰望星空,便能肉眼看见银河。
把握这一优势,泮王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星空露营基地。“之前生意零零散散,从去年冬天开始,来松阳观星逐渐‘出圈’,今年夏天基本保持满客状态。”他透露,今年国庆期间,这个偏远的山村迎来了近千辆车,营业额相当可观。

星辰山上的星空博物馆。记者 叶持盈 摄
200公里外,开化县长虹乡真子坑村高田坑自然村,也在书写类似的星光故事。去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暗夜顾问委员会发布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更新讯息。在这份最新名录中,中国仅8个保护地上榜,开化暗夜公园榜上有名。
走进高田坑村,这里原来是个只剩下88幢黄泥屋的空心村,如今这些黄泥屋进行了加固修缮,被打造成“星空”主题古村落。其中,精品民宿、咖啡画廊、高山茶室、星空屋顶、星球乐园等业态颇为丰富,在山顶还投资建了一个暗夜公园天文馆。
“开化暗夜公园属于天文学上的二级天然暗区,观星条件堪比日本的阿智村和新加坡的特卡波。”当地星宿高田项目运营总经理窦闯颇为自豪地介绍,古村落生态良好,光污染极少,是江浙沪地区夜空最暗的地方之一。
今年夏天,来暗夜公园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乡镇干部说,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们会轮岗去值勤帮忙管理交通和停车。
纵观浙江,这样的“观星胜地”正星星点点地涌现:温州七都鹭野星空帐篷露营地枕着水声望星空;余姚四明山是摄影爱好者心中的“星空秘境”;安吉的观星嘉年华演变为长三角青年的观星社交IP……
一片曾经被忽略的暗夜资源,正成为浙江乡村夜经济的新亮点。

开化暗夜公园内的民宿。受访者供图
看星星为何能火
星空经济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背后是当代人深刻的精神需求与消费升级的完美契合。
首先,观星本质上是一场“逃离都市的治愈”。“在城市里,我们被KPI、同事关系、房价车贷困在‘隧道视野’里,这些烦恼被近距离、高强度地放大。”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对记者坦言,一旦远离都市生活,仰望数以亿计的恒星,这种无与伦比的宏大尺度,会瞬间将个人的烦恼“降维”,从而获得内心的释然与平静。
这并非偶然。从“逃离北上广深”到“数字游民”,从《我的阿勒泰》走红到观星热,这些现象折射出都市人对精神栖居的渴望。
同时,相比于攀登雪山、穿越沙漠,观星之旅的门槛相对较低。它不需要极高的体能和专业训练,却能提供类似的“探索未知”和“接触自然”的成就感。这是一种安全可控的“微冒险”,非常适合城市白领在周末或短假期内完成。

星空屋顶。受访者供图
其次,业态升级让观星从“苦游”变“奢享”。在光污染严重的今天,一片纯净的夜空堪比清洁水源和新鲜空气。如今的观星不再是“苦哈哈”的野外观测,从全景蒙古包到星空晚宴,从业余拍摄到旅拍摄影,各种业态融合极大提升了观星的舒适度和体验深度,让人们愿意为这种品质付费。
“星空+特色住宿”让星空从“景观”变为“生活场景”。无论是宁夏沙坡头的“星星酒店”,还是开化高田坑的星空民宿,都实现了“躺在床上数星星”的浪漫想象。携程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星空主题民宿普遍在中高端价位,节假日经常是“一房难求”。
“星空+露营”则让穷乡僻壤展现出强大吸引力。在松阳大毛岘背,很多露营基地坐落在山顶,观星视野开阔,不仅提供热水淋浴,还提供各种观星装备,让“枕着星河入眠”成为现实。
更值得关注的是“星空+研学”的兴起。早期星空旅游只是天文爱好者、专业摄影师等特殊群体的小众选择,如今把观星体验升华为知识之旅,很多亲子家庭趋之若鹜。
“由天文导师带队,带客人找星星,增强公众对暗夜生态、天文知识的认知,这个服务项目非常受欢迎。”窦闯表示,他们对此开发了一系列研学课程,从白天看太阳到晚上看星云,成为当地观星旅游中一大亮点。
此外,星空+音乐节、星空+文化艺术、星空+摄影等新产品也在不断丰富这片蓝海。它们贩卖的不仅是各种星空体验,更是暗夜所带来的独特价值。

星空主题的摄影作品。日光海岸摄
热现象下冷思考
当星空被明码标价,成为可以包装出售的商品时,我们更需要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这片火热背后的光影交错。
观星之旅的魅力,总有与一个不可控的变量紧密相连——天气。
记者在多地走访时发现,观星旅游始终难以摆脱“看天吃饭”的特性。夏天固然是银河观赏的“高光时刻”,但秋天的星空清朗高远,金牛座、猎户座等清晰可辨;冬日的夜空寒冷而纯净,天狼星、老人星等格外明亮。
理论上,观星游没有绝对的季节限制,但现实中深受气候影响,尤其随着天气变冷,看星星的热情会随之降低。
一位曾前往宁夏中卫“大漠观星”的游客感叹:“花费数千元,赶了几小时路,却扫兴而归。观星对天气有着极高的要求,云层、月相等都会影响观星效果。”
除了变幻莫测的天气,如何在环境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取得平衡,是另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发展星空经济,前提是具备较好的暗夜资源。通常而言,森林覆盖率高、人口密度小、光污染少,特别是高海拔地区有着“手可摘星辰”的观星视野。
然而矛盾恰恰在于,为吸引游客而配套的住宿、餐饮和道路等,本身就在制造新的光污染,容易吞噬暗夜资源。“在开化暗夜公园,路灯高度几乎都保持在1.5米以下,且光照向下,避免使用彩色光源。”开化长虹乡党委书记吴晓庚道出了保护的努力。
还有,很多适合发展星空经济的地方,商业开发成本往往比较高,盲目投资失败的几率随之增大。在创业前,泮王强做了很多调研和准备,但实际投入远超预期。除了星空民宿、露营基地建设难之外,每天的食材需要从山下送上来,管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开化星空主题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而比物理空间的光污染更难解决的,或许是内容与体验的“贫瘠”。
记者观察到,当前星空经济多停留在“看”和“住”的层面,对星空IP的深度挖掘依然不足。这也导致了整个产业看似热闹、噱头很足,实则产业链短,抗风险能力较弱。
怎么把“星空”故事讲好?西南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魏鹏教授认为,星空经济不应囿于单纯的观星活动,而应积极寻求与农业、体育、文化等多元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此构建更加繁茂的产业生态,提供多样化的体验,进而提高星空经济的整体附加值。
安吉的实践提供了启发。今年8月,第三届长三角青年观星嘉年华通过星空音乐会、星空咖啡、星空单身派对等形式,将生态资源与天文、国学、音乐等多元素深度融合,提供“不止于观星”的高附加值文旅体验。“关键要从产品和服务入手,顺应消费新趋势新特点,打造星空IP。”该活动主办方强调。
站在星空与大地之间,人们既要仰望星空的诗意,也要脚踏实地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暗夜”被点亮成旅游目的地时,如何守护好这片共同的星空遗产,将是对人类智慧的更大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