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平方公里背后的经济账
2025-10-29 10:15:12 世界浙商
一纸批文背后,是对外开放的新棋局。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杭州综合保税区扩区。新增的空港片区,规划面积不大,只有0.4平方公里土地,它将如何搅动杭州乃至浙江的对外开放格局?
01 空港片区的战略落子
综合保税区,就像一个个建在国境内,但海关监管上却将其类似“境外”对待的“特殊经济小岛”,专门用来发展国际贸易、加工制造和物流业务,让企业更轻松地参与全球竞争。
综保区的扩区,是对浙江全省综保区能级的提升。
浙江目前拥有13个综合保税区,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江苏、广东和山东。排名不错,但对标先进仍有不足,尤其是综保区的能级。
一是产业结构的能级。
对比邻省,江苏以规模庞大、链条完整、层次较高的制造业体系见长,为苏州工业园综保区发展高附加值的业务提供了深厚的产业土壤。浙江则以民营经济和“小块头”的消费品产业见长,虽然活力足,但在全球价值链的整合深度上相对弱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综保区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二是功能定位的能级。
整体来看,浙江多数综保区以区域性物流分拨、跨境电商进出口为主,其创新集中于提升业务的便利化程度。对比毗邻的上海,其自贸试验区被赋予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和更前沿的探索任务。而浙江的开放优势则更多体现在市场化、自下而上的商业创新,如跨境电商。
三是“红利”的能级。
早期综保区的优势主要依靠税收等政策优惠。随着全国开放格局深化,这种优势在弱化。未来的竞争核心在于制度创新+区域协同+错位发展,就需要更深刻的自我革新。
此次综保区扩区,恰恰符合这几类能级提升的要求,这点我们接下来会详细拆解。

杭州保税物流中心外景。杭州海关供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扩区新增的片区为“空港片区”。要知道,临空经济,是写入浙江文件的战略目标。
去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有专家指出,空港片区重点发展的保税维修、航材供应链等特色业务,将为浙江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支撑。
02 企业账本里真实效益
新增区块恰逢其时。它将彻底改变临空经济示范区“有机场无保税”的尴尬局面。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然而,与上海浦东机场等相比,它周边缺乏功能完善的综保区配套,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明显短板。
新增的“空港片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它与机场和国际货站毗邻而居,与机场货运区仅一路之隔的地理位置,让其具备了"区港一体化"的天然优势。同时功能设计更加注重保税维修、保税培训、保税研发、保税展示等诸多“保税+”新业态的培育。
扩区的含金量,最终要体现在企业的获得感上。
“对我们从事进口食品的企业来说,综保区的政策优势很明显。”沃富特进口食品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已完成位于综保区的冷藏库建设,正在积极拓展进口生鲜业务,下一步还计划建设冷冻库。
“综保区毗邻机场东货站,短驳费用一下子没有了。据测算,仅冷链物流成本一项,就能比之前降低30%以上。”
对企业来说,资金周转更少更快,是实打实的省钱。
拿山姆超市的某供应商举例,目前下飞机后的进口产品,需要拉到保税物流中心,再运输到自建仓,最后分拨到其他门店。
等杭州综保区扩区运行后,跨国而来的这些产品有了另一个可选的目的地——直接进入空港旁的综保区,也可以选择通过机场东区货站进入其他综保区,省去了区港间的短驳费用和时间成本。

杭州萧山机场海关关员对区内进口食品企业进行检查。杭州海关供图。
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表面上看是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实则是助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到科技与研发。
近日,修正药业旗下的保税研发制造项目首批价值5.1亿元的设备已经进场安装。企业负责人给涌金君算了一笔账:依托保税政策优势,这批设备进口可节省大量税费成本,“相当于直接为我们的生产经营减负。”
作为全球少数掌握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的企业,修正旗下的浙江硼中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该技术的全面国产化和产业升级,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
“真金白银”的节省,带来的是未来无限可能。
一批高科技项目正闻风而动。比如,立德新能源锂电池和功率半导体安全检测平台项目已完成厂房装修与设备调试。
在综保区内,检测业务更容易接到国外的检测订单了。因为检测产品进入的是综保区,进口流程更简单,对国外客户而言,选择立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03从“通道”到“枢纽”
扩区,是杭州综保区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的关键一步。
“杭州综保区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货物通道,而是资源配置的枢纽。”杭州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前空港只作为一个中转站,接下来,保税研发、制造、检测等,都将在综保区空港片区拥有相关基地。
比如,发挥综保区的辐射作用,空港片区能和现有的生物医药、航空服务、大会展中心等临空区域优势产业形成协同互补效应,不仅为国家级物流枢纽提供重要配套,也将为全国综保区转型升级提供“杭州样本”。

杭州保税物流中心外景。杭州海关供图。
放在全省坐标系中,扩区后的杭州综保区,究竟能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截至目前,浙江省拥有的13家综合保税区已形成“东西南北中”的矩阵布局。
东有宁波舟山港综保区聚焦港航物流,西有金义综保区专注跨境电商,南有温州综保区发展轻工贸易,北有嘉兴综保区对接上海,而杭州综保区则立足省会优势,主打科创研发和高端制造。
扩区后的杭州综保区,将与全省其他12个综保区产生更强的协同效应。
一方面,杭州综保区可以借助宁波舟山港的航运优势,开展“海空联动”,为高端制造业提供更便捷的物流通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金义综保区的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数字贸易新业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空联动”的模式,能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两地保税物流、保税研发等业务的协同发展。这种跨区域合作模式,在全国综保区发展中颇具创新意义。
杭州综保区作为浙江综保区中的“老牌强区”,扩区成功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活力。它与其他12个综保区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动效应,也将进一步强化浙江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站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货运区向东望去,这片0.4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在悄然改变。年底验收后,这里将成为杭州对外开放的新门户,也是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重要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