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未来国际女性友好共同体?这场大会给出创新解法
2025-09-16 11:28:34 世界浙商
凝聚世界女性智慧,共同构建美丽梦想。9月9日,2025全球女性博览会暨全球女性友好交流与创新产业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来自十余国政商领袖、学者、文化使者和创新先锋齐聚,共探女性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本次大会由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凤凰网、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联合主办,凤凰卫视主持人姜声扬、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持人张茜、张旭、胡玲玲担任联合主持。
大咖荟聚,分享“她”观察
立足当下女性发展的关键议题,多位重磅嘉宾分享洞见。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在讲话中强调,女性对和平至关重要,对经济进步同样不可或缺。常启德提到,据国际劳工组织估算,消除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距可为全球GDP增加数万亿美元,但受同工不同酬、获取资金支持有限等因素影响,女性创业者仍面临获取资本和资源的巨大障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首席专家、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原主任、联合国秘书长南南合作事务原特使周一平在讲话中细数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他同时提到,目前全世界有超过6.12亿妇女和女童生活在冲突地区,在战争中,女性的身体、健康、选择和声音都在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周一平表示,立足当下,社会各方应秉持“性别和谐”的愿景,聚焦两性关系的动态平衡与价值共生,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互补性互动模式,由此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可持续的未来。
“今天的世界,其实早已融为一体,我们也正彼此成为非凡的共同体。未来国际女性友好的共同体世界包含了认知共同体、优势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友好共同体、可持续共同体、爱的共同体几个方面。”全球女性博览会组委会主席、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主席王曼郦在讲话中提到,她经济的最大特征不仅是美丽经济,更是全球化共享经济和共同体经济。
“每位女性都不应放弃绽放的勇气,我们坚持用智慧和行动弥合裂痕,包容彼此。”凤凰网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凤凰卫视营管会副主任池小燕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女性应警惕算法偏见带来的性别失衡,激发推动社会进步的创造力。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认为,女性作为推动经济创新与社会包容的重要力量,其潜能的释放,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他期待,通过本次全球女性博览会暨全球女性友好交流与创新产业大会,可以进一步促进交流互鉴、深化务实合作、释放创新潜能,持续拓宽女性的成长路径与发展空间。
国际视野,解码创新动力
在主题演讲环节,四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中外嘉宾聚焦女性未来可持续发展,分享中外积极经验。
“正如自然依赖生物多样性的共生,人类社会同样需要文化、性别与思想的多样性共融。”毛里求斯首位女总统、著名生物学家、全球杰出女科学家阿米娜·古里布·法基姆在讲话中呼吁各国女性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的进步取决于对全民平等与正义的承诺。女性始终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核心力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第二场演讲由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带来,他表示,想要建设一个更美丽的世界,首要步骤是赋予年轻女性受教育权,同时必须消除偏见。
身处智能时代,女性如何运用智能工具,应对算法偏见带来的全新挑战?全球女性就业指数创始人全球女性领导力调研机构Frauen Karriere Index创始人芭芭拉·卢茨在演讲中特别提出建立全球化的"智能化性别包容指数"的重要性,她说,智能时代的领导力必须是包容的、具有数据意识的、面向未来的。未来正在被编码,如果女性不在决策桌上,这些系统将与过去一样充满偏见。
“每个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七种以上的重要角色,她们是母亲、女儿、家庭的组织者妻子、董事、总裁、社会活动家等等。”活动现场,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首席产业专家、深圳同路创意集团董事长陈高峰特别发布《女性友好全球产业融合与创新趋势白皮书》,他表示,今天,女性已经从消费者、参与者,成为文明生态、产业生态未来主导者、市场重塑的变革者和市场经济变革的重塑者。
观点交锋,共绘未来版图
四场圆桌分别围绕女性领导力、女性赋能、女性文化交流和女性与新质生产力展开。
“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领导者,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活跃在全球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与社群的各个舞台,带来视角的多元、思维方式的多元和解决问题路径的多元。”聚焦多元视角下的她时代领导力,首场圆桌主持人凤凰网副总编辑、全国三八红旗手、“女童保护”发起人、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雪梅说。
作为长期活跃于外交领域的女性代表,欧姿兰・库拉首先聚焦“跨文化背景下女性领导力的适配方式”展开分享。她坦言,自己在中国仅生活一年,却已深刻感受到中土两国文化的异同——社会风貌与生活节奏,而共性则体现在对女性价值的重视与尊重文化的传承。
“在数字时代,技术不仅降低了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门槛,更在重塑女性领导力的成长路径”,王晓晶从科技企业实践出发,提出以 “心力、脑力、体力” 三大支柱构建女性职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思路。“心力的原点是‘相信’—— 相信女性的力量,也相信技术能为女性带来更多机遇。”王晓晶强调,社会层面的信任与女性自身的自信,是发展的首要基础。
“在海外,女性不仅是家庭的支撑,更是文化交流与社群凝聚的核心力量。” 拥有35年德国生活经历的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李阿平,分享了跨文化环境中女性领导力的实践经验。在她看来,女性领导力在跨文化社群中,体现在“融入”与“回馈” 两大维度。
“从外交官到企业家,我的领导力不是‘转化’,而是过往能力的迁移与升华。” 车菲以自身跨界经历为切入点,分享了领导力资本的运用之道。对于女性发展的障碍,车菲坦言 “大城市女性相对幸运”,但广大基层农村地区仍需更多关注,在推动女性领导力发展时,不能忘记基层女性,“需要我们共同托举,让更多女性的梦想落地”。
女性友好社会的实现,离不开生态系统中的多方共建。第二场圆桌由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柳莺主持。
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表示,马尔代夫作为全球旅游胜地,女性创业者、企业家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马尔代夫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珊瑚白化以及海滩侵蚀。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手段、科学方法来解决珊瑚白化问题,而有许多女性正承担着在海底培育珊瑚的工作。就在上周,我国一位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女性领袖获得了亚洲最富盛名的奖项。这证明女性从不等待机会,而是创造机会。” 纳吉布大使说。
“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保护波黑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在努力培养一代拥有自主权的女性——她们将在推动社会向更绿色的未来转型中发挥引领作用。”波黑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介绍,波黑拥有欧洲现存为数不多的雨林之一,拥有绝美的自热风光,保护它需依靠女性力量。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李倩倩从考古文博与历史文化研究的视角切入,分享了她对女性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当李子柒、杨华珍等女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播到了全世界,将生活美学和生存智慧弘扬到了全球,我们也应该回头看遗产地的女性的教育和发展状态,增益女性在实践中的效能,从而让自然与文化遗产更好地链接政府与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李倩倩表示,正是上述女性力量让文化遗产持续生动活跃,而这种生态实践转化为生活美学的能力,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能。
“其实无论是城乡融合,还是美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女性都有参与,而且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无比卓越的成果。”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城乡融合发展专委会会长、国际慢食协会“慢村共建计划项目”总规划师、联合国人居署“亚洲都市景观奖”评审委员陈安华表示,当女性话语权越来越高时,许多城市乡村建设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完善、迈进。
第三场圆桌聚焦女性在文化交流、跨文明对话中的桥梁作用,北大青鸟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王鹏担任主持。
在全球文明对话中,女性始终是独特的 “编织者”。对于年轻女性在文化共生网络中如何发挥作用,拉脱维亚驻华大使夫人伊娜拉・埃亨包玛提出建议。她强调 “创新”,指出创新并非完全改变,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变,鼓励女性做梦想家,在时代发展中做好填补和补充。
加拿大作为海外华人重要的聚居地,女性群体成为了参与多元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加拿大亚洲委员会主席、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首任女会长、全国政协(2015)海外列席代表召集人杨静表示,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的跨国传播,每年她们都会举办亚洲传统文化月、亚洲美食节、龙文化节以及华人春晚等活动,通过中国茶艺、功夫、书画、美食等,向当地加拿大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天,女性在推动“技术+文化”融合创新,促进文明互鉴方面发挥出哪些独特价值?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副会长徐文清从女性创业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女性在推动技术与文化融合创新、促进文化互鉴方面的不可替代价值。她提出,新时代女性的崛起本质在于爱的力量的觉醒,这是链接全球文明共生网络的坚韧丝线。
欧亚经济合作组织长三角区域合作办主任、哈萨克斯坦国家投资公司长三角区域合作办专员章馨予在讲话中分享了女性在哈萨克斯坦等国交流中发挥优势、搭建务实共生桥梁的经验。她提到,长三角地区可以看作是创新的引擎,亚洲大陆枢纽代表哈萨克斯坦,而女性是建造这座桥梁最天然和坚韧不拔的搭建者。
从实验室到市场,女性如何塑造新质生产力?第四场圆桌由民建中央企业委委员、先进制造业副主任、60+市区县经济发展顾问陈鹤平主持。他指出,当前中国已显现出一个鲜明的社会现象:女性创业蔚然成风,由女性主导的细分领域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女性在各行业中的引领作用日益显著。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的协调进步。
身为与中国建交以来派出的一位女性驻华大使,几内亚驻华大使阿米娜塔·科伊塔表示,女性是几内亚的开拓者,对于正在升级跃迁的几内亚来说,非常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帮助,“让中国女性力量链接几内亚女性力量,分享经验、分享技术,推动农业发展、推动矿业发展。”
同样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富有矿产资源,津巴布韦也正积极谋求以女性力量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升级发展。津巴布韦驻华参赞普瑞舍丝·卡乌查强调,为了共同发展女性力量、共塑新质生产力,中国和和津巴布韦可在技术转让、技能培训、金融普惠对多领域展开合作。
丝路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仇文旭长期专注于国际教育合作与国际产业合作研究。从“中国经验”到全球实践,仇文旭以多年实证研究,揭示女性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新质生产力不是技术攀比,而是发展范式的共享”。
女性如何成为发展范式传播者?“南亚女性的权利觉醒始于电视传播的职场形象——先看见才能相信。”仇文旭以媒介革命佐证女性榜样力量,他亦观察到女性在技术传播中的独特优势,即当女性成为产业领军者,她们更易穿透文化壁垒,打破区域认知限制。
“女士在男士提出的方法论里改变世界,一定是联合与协同。实验室就在今天,实验室就在过去,实验室就在我们当下。”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首席产业专家、深圳同路创意集团董事长陈高峰强调“小场景大作为”,提出女性正在定义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场景。“女性出门就是风景,风景才是场景。新质生产力缺的正是新场景,而从新场景角度,女性有最好的产业场景展示。”陈高峰说。
2025全球女性博览会暨全球女性友好交流与创新产业大会由凤凰网、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联合主办,首席共建伙伴东阳光妍·雅娜薇图提供爱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