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AI何以爆款频出
2025-11-26 11:29:38 世界浙商
2025年,人工智能发展迎来智能体时代。从年初火遍全球的DeepSeek,到岁末新上线的蚂蚁“灵光”,杭州AI,风头正劲。
数据显示,自11月18日上线,“灵光”仅用4天就突破了百万下载量,速度超过ChatGPT、Sora2等全球主流AI产品,至24日突破200万下载。
就在“灵光”上线前一天,基于Qwen3模型的千问APP也上线公测,一周后下载量突破千万。两款产自杭州的AI应用“双子星”,延续了年初DeepSeek的高光时刻。
这并非偶然。在全球AI竞逐中,持续“上新”的中国AI企业,正通过打造开放、专业、实用的AI生态打开一条差异化之路。
杭州也不例外,凭借创新、前瞻的视野,这座城市正全力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抢占发展先机。
01 爆款时刻
11月18日上线的蚂蚁“灵光”,是杭州AI版图上最新的一位成员。在20日的一场沟通会上,蚂蚁“灵光”负责人蔡伟曾透露,“灵光”的下载量已突破50万次。没想到,4天后这个数字就更新到了200万。

受访者供图
从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到如今“灵光”远超团队预期的亮相成绩,两次“爆款时刻”都发生在浙江。蚂蚁CTO何征宇直言,“灵光”之所以会诞生,是因为DeepSeek的出现给企业“提了个醒”。
彼时,DeepSeek R1凭借较少算力资源实现了和全球顶尖AI模型相当的效果,打破了“算力=竞争力”的传统认知,这条差异化突围路径,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AI的竞争力和可能性。
何征宇脑子里不断浮现出王坚博士的一句话:“对于小企业而言,AI是革命的工具;对于大企业而言,AI一开始是工具的革命。”——灵活应变、拥抱技术前沿,蚂蚁不能掉队。
3月,蚂蚁正式组建创新小队,研发“灵光”。模型基座方面,“灵光”调用了包括百灵、千问在内的多款主流开源模型,8个月后,“灵光”出世。
相较市面上已有的多款AI产品,“灵光”优化了主对话的呈现形态,用户一个提问,可以收获图文并茂甚至包含图表、地图的回答。

灵光“闪应用”可以让不会代码的用户零门槛生成各类AI应用。受访者供图
更特别的是“闪应用”功能,不需要会写代码,给“灵光”描述你的需求,它就能在1分钟内生成一款AI应用,普通人也能零门槛地体验AI Coding带来的生产力变革。
也因此,这几天,围绕“灵光”的探讨热度颇高。一位海外AI战略专家尝试后评价,“闪应用”功能提升了AI应用的包容性和生产力:“非技术人员也能轻松开发功能型应用,使他们从‘AI用户’转变为‘AI创造者’。”
另一位AI领域的KOL则表示,“灵光”降低了开发门槛,创新了普通用户与AI的交互方式:“大多数人仍认为AI是用来使用的东西,而不是可以主动构建的东西——‘灵光’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
“灵光”的热度也印证了市场的评价。上线4天,“灵光”紧急扩容了8轮。数据显示,“手搓”闪应用的用户平均提交6次修改,更有甚者沉迷了2个多小时,提交了上百次修改需求,不断打磨自己心仪的应用。
02 何以杭州
闪光的不只“灵光”。
11月初,全球首个AI大模型实时投资比赛“Alpha Arena”落下帷幕,阿里千问Qwen以超20%的收益率夺冠,Qwen和DeepSeek两款中国模型也成为唯二盈利的模型,而美国四大顶尖模型全部亏损,GPT-5亏损超60%垫底。


阿里千问和DeepSeek始终位列竞赛第一梯队。受访者供图
从底层技术的突破到应用层的全面爆发,产自杭州的AI大模型呈现出全链条的强劲势能。为什么是杭州?
关键要素之一,是杭州深厚的数字经济产业基底。从电商之都到数字经济之城、再到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近年来,杭州攀高逐新、稳扎稳打,每一步都兼具延续性和前瞻性。
比如,致力于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新集群,杭州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提出建设实体化模型开源社区。

杭州市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供图
11月22日,“魔搭社区”(杭州)开发者中心正式启用。
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AI开源社区,汇聚了超12万个开源模型,服务全球超2000万开发者。现在,它的线下中心落地杭州,意味着更多创业创新的可能会扎根在杭州。
不仅能创新、会创新,还不断汇聚创新增长的原动力,时至今日,杭州的优势从不是单点发力,而是在生态系统气候已成的基础上,持续迭代、扩容自己的“创新家底”,打造更良性的循环。
数据显示,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创历史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杭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8%和13.3%。
政策端的前瞻,同样是杭州得以发力的关键。今年5月,浙江发布《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产业生态、人才、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六大领域重点突破,针对性出台27项具体措施。
9月,《杭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正式印发,提出要全力构建从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到行业深度融合应用的全链条支撑体系,打造全国最优的人工智能创新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加速凝炼以通用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看头部企业。阿里宣布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蚂蚁已部署万卡规模的国产算力集群,在训练与推理性能上追赶国际算力集群。
看应用场景。今年,通义系列模型首次大规模支持双11,比如针对商品出海场景,包括通义Qwen-MT在内的多个翻译模型支持了亿级商品的图片、评价、商品详情等翻译任务,单日调用量超14亿次。
蚂蚁百灵大模型的技术落地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医疗健康方面,今年新推出的医疗应用AQ已服务近8亿医保码用户,链接超5000家医院。
产业数字化向来是浙江的长板。7月,杭州成立场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9月正式启动“杭州AI+”场景开放示范工程。同时,杭州还积极建设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和人工智能医疗应用中试基地。企业不光可以享受“算力券”,还有“模型券”“语料券”,支持创新的颗粒度不断细化。
如此种种,都表明杭州正在进一步增强生态协同与产业服务能力,加速AI技术、AI应用在真实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
03 AI即未来
在瞬息万变的AI竞速赛中,美国、中国居于第一梯队。放眼全国,科技企业则是AI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至11月24日,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榜前15位有多款AI产品上榜,豆包居于第一,新推出的“千问”“灵光”分别居于第四、第六位,腾讯元宝和夸克位于第八、第十三位。

技术创新是确定性的未来,但不同的AI大模型应用会选择一条怎样的路、能走多远,眼下仍未可知。
在何征宇看来,现在谈竞争或许还为时过早。“大家只是暂时在某个方向上找到了‘一桶油’,找到了一颗苹果。”他说,各家应用都是共赴AGI战场的兄弟伙伴。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成长,AI能解决什么几年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团队要在技术边界上探索,才能挖掘出更多创新点。
比如“灵光”,就把普惠作为核心主张。“既然选择做一个普惠的产品,我们的成本就不能太高,比起在水里打一根桩,我们更希望做一艘船。”蔡伟说。
这个定位,是“灵光”立项之初反复讨论后敲定的。蚂蚁希望做一件水涨船高的事:当模型能力水位提升时,一根桩可能被淹没,而一艘船则要基于模型能力、算法能力的叠加不断提升优化,做更可持续的应用端创新。
早一天发布的千问APP,则接入最新的Qwen3-Max模型,明确对标ChatGPT的5.1版本。
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共开源300多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超越美国Llama大模型系列,位居全球第一。模型能力全球领先,“千问”为什么也瞄上了C端?

阿里通义大模型家族。受访者供图
一方面,只有面向广阔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群,AI应用才能在一块块电子屏上争到一个被“翻牌子”的机会,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不断历练、提升;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涌现出日活过亿的AI应用,这意味着家家都有机会,也意味着什么时候入场都还不算晚。
涌金君注意到,目前,《浙江省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浙江要打造包括消费终端、行业终端和一批未来人工智能终端,构建人工智能终端产业体系。
从技术尝鲜到服务、赋能千行百业,终端是入口,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
正如深度求索相关负责人在乌镇峰会上所言:
今天的AI还有很多瓶颈,它能在一些非常复杂的领域表现卓越,却在一些人类认为很简单的任务上表现得很差。我们要做的,就是让AI具备稳定的、可泛化的学习算法,同时建立起它跟真实世界更多的链接,让模型能像人一样,在更真实的环境里做持续的、终身的学习和自主迭代。
把目光拉长,当技术迈过某些关键节点后,AI革命会迎来跨越式发展。在此之前,重要的不是等待,而是在这个时刻来临之前全力狂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