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响: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将拉动国民经济百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2025-09-19 17:13:41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记者 吴鹤鸣)9月19日,2025浙商低空经济合作周暨建德低空生态展在杭州建德开幕。活动汇聚了低空经济业内专家,吸引30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及生态链企业参会。

主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围绕"利国安民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低空经济和应急救援发展的再思考"主题,深入阐述了低空经济与应急救援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

当前应急救援能力仍有差距

基于2008年汶川地震航空应急救援实践,刘大响指出,在当时,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存在四大薄弱环节:基础设施不健全、救援飞机数量少且机型不配套、救援体系不完善、缺乏高水平专业队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

有鉴于此,27位两院院士于2009年2月联名签署《关于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建议》提出要制订《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装备建设十年总体规划》、制订《逐步开放低空空域工作规划》、组建高水平的《国家专业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等。

十多年来,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进步显著,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其中,航空救援力量及能力有待提升,发达国家管理体系、救援网络健全,通航机场和直升机临时起降点覆盖全境;航空救援响应时间尚不及时;航空救援基地数量仍然不足,布局“东密西疏”,与突发事件地理分布空间错位。

低空经济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展低空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决策。

刘大响表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领域广,低空经济将成为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我国通航企业达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2023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接近2万家,国内已注册无人机300万多架,飞行2311万小时。深圳打造低空经济中心,相关企业多达1500余家,深圳城市空中交通运输飞行量居全国之首。我国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超5000亿元,2030年预计可达2-3万亿元,目前正迎来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虽然未来可期,但刘大响表示,低空经济发展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缺乏国家层面统一指挥和协调机制;

体制机制尚需创新:法规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不衔接现象;

技术支撑存在短板:航空装备国产化率低,技术壁垒待突破;

安全监管面临挑战:需实现"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

通用航空是我国国民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通用航空是“航空、交通、民航”三大强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刘大响称,通用飞机能够执行飞行教练、运输、空降/空投、侦察、巡逻和监视等多种任务,也是战时军队武器装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通用航空是继房地产、汽车和高铁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刘大响表示,在未来20年中,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将拉动国民经济百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将成为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最后,针对当前现状,刘大响对低空经济、应急救援提出发展建议,提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发展路径,重点推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和公益相结合”的应急救援创新体系,推进“县县有通航机场、乡乡有直升机起降点”建设目标,加快低空空域开放,实施“政、军、民”三方协同管理模式,培养“百万级持证通航飞行员”,打造航空人才高地,设立“航空应急救援专项保险”基金,实现“免费”航空救助,加强低空经济各类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同时推进积极推进大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垂直起降飞机通航试点。

本次“浙商低空经济合作周”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指导,建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建德经开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浙商》杂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

来源:世界浙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