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通讯老兵张廷佐: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5-09-06 14:22:33 世界浙商

不是所有的战争,都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拼死厮杀。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后方,张廷佐便是后方空军阵营里的一员,他把自己的青春岁月投入到了抗战事业中。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后,还在金华中学念高中的张廷佐投身戎马。黄埔15期通讯科毕业后,他先后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陆军电台、四川新津空军十一总站无线电区台、双流空军72电台、北平南苑空军十地区司令部担任过密电员、通讯员、参谋。

张廷佐著有词集《九五恢翁词》,那些写于几十年前的豪放派词句,见证了张廷佐的“国族仇深,青年心热”,让我们翻开这位老兵的口述档案和词集,还原那段峥嵘岁月。  

 

日军空袭金华 投笔从戎考上军校

枇杷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敌寇机声惊客梦,岂是书生心怯?国族仇深,青年心热,纷掷从戎笔。填膺义愤,血性男儿何说!

闻道天下雄狮,亟求才德,又学新技术。国恨长江流不尽,何惧关山重叠。料得他年,扫除倭寇,岂此行虚设!浩然正气。即英雄大人物。

―――《念奴娇》,写于1938年春敌机袭婺城,金华中学迁乡,陆军第一军无线电培训班在金招生,我以第一名被录取。

1920年农历十月十六,我出生在兰溪乡下张高跃,1935年,我考上金华中学,读的是高级师范科。

1938年,日本人轰炸金华火车站,学校为避日寇轰炸,搬到蒲塘、方山岭。这个时候,胡宗南的国民党陆军第一军无线台训练班在金华专员公署招生,一共招40个人,我是第一名。

清明过后,我们从金华到南昌,尔后到九江,坐轮船到汉口,然后到郑州,转洛阳,经潼关,一直到陕西凤翔,在那里训练。

因为前方急需无线电报务员,学会一个,熟练一个,就派发一个,学员被不定期分派到前方电台。学习时间很短,规定的训练期是三个月。三个月后还没分发完的人,就并入陆军黄埔军校西安第七分校第15期通讯科,我被分到四总队七大队第七队通讯科无线电组。

 

做密电员,管空军密码

旧县新津,听春夜,雨敲新竹。当日事,张家园内,夜来独宿。白面书生成底用!神州大地何日复?怅雄心壮志未能酬,心伤哭。

四围翠,深邃绿。机发动,飞神速。喜飞将神威,撼摇东陆。落日楼船箱根畔,西风木马富士麓。看岷江水暖竞龙舟,争驰逐。

  ―――《满江红》,写于1942年四川新津空军十一总站无线电区台,驻有多架美十四航空队(志愿飞虎队)轰炸机。

1942年,我和老乡范协廉一起调到四川新津。当时,成都附近有两个无线电总站、不少大小机场,第一总站在温江,十一总站在新津。十一总站主要负责成都以南的西康(现康定、西昌、甘孜一带)。无线电台分为三级,指挥部叫总站,总站下面是区台,各个机场叫电台。电台里有台长,下一级是报务长、机务长,报务长下面有三个领班,底下才是报务员和密电员,密电员下面还有四个专门翻译密码的密电士,翻译完了传送出去。

我被分到新津空军十一总站无线电区台做密电员,管空军密码。密码是自己编的,但都是由总指挥部的密电室、机要室来编,我们不管。密电员、通讯员只负责接发电报密码,不接触、不翻译,不管内容。

密码一般都是数字,偶尔也有英语,不过英文大多不宜在电报中出现。陆军密码和空军密码不同,陆军是“1234,5678”四个一组,空军是“12345,67890”五个一组。

我们的密码会被敌人破译吗?不一定,经常破译还得了,但是偶尔也是会的。我军也会破译敌人的密码,机要室有专人负责破译工作,都是上级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经常换密码,老用就让人家破译了。

密码本很重要,每个人一本,自己管好自己的,一般都会放在电台办公室的抽屉里锁起来。一旦上级有指示,或者密码本丢失,就要马上换密码,把旧的密码本销毁。

我在兰州遇到过好几回飞机轰炸,那时候重庆被日军轰炸,日本的飞机一次就被打下来七八架,我们损失了一两架。中国空军的飞机也不多,只有几百架。一大队、二大队是轰炸机,还有运输大队,三大队、四大队是战斗机,五大队是侦察机。

 

在大后方为抗战服务

品茶清话,院喧人消夏。“国事莫谈”咽鲠下。绿满阴凉如画。

  ―――《清平乐》,写于成都少城公园品茶。

1942年底,我被调到四川双流空军72电台做通讯员。我管接发电报,都是业务方面的来回通信。最主要是气象电报,每个钟头都有。发气象电报,要用四组气象密码,代表能见度、云高、气温、湿度。接电报,抄写全国气象总台每个钟头的各地天气,飞机需要看当地天气。

发电报是这样的,发报台先联络呼叫收报台电台,一般来说电台有名称,像人的姓名一样。电报类型分为公务和私人两种(S和A),正文开头是发给谁,中间是数字,最后是日期。

我们空军通讯员在大后方,我们的工作就是上传下达,把上级的情报传达下去。

抗战胜利了 第一次见到日本人

天高气清,离京去平。满怀端的豪情。炎黄复生。

南苑敌营,机舷倭兵,频频鞠躬相迎,岂非惺假?

  ―――《醉太平》,写于1945年9月2日自南京飞北平南苑机场,舷梯下站四鬼子兵,予以为伪军。

1945年9月1日,抗日战争马上就要胜利了。当时我们都很高兴,打仗结束,准备回家!已经8年没回去,很想回家!

结果,我又被调到北平南苑空军第十地区司令部,负责接收日军投降弹药物资。

司令部先在成都集合。日本人9月3日投降,我们9月1日就到南京了,是最早的一批。一架飞机沿着长江,一共24个人到南京。第二天,马上飞到北平南苑。

刚下飞机,我看见底下站着四个兵,以为是中国卫兵。我那时候年轻,我说你帮我把行李拿下来,他听不懂,翻译赶快跑过来,告诉我这四个是日本人。这是我第一次见日本人,竟然是在抗战胜利以后。

后来,我被分配到第五科通讯科。我们负责接收河北地区各场站日本空军的通讯和气象设备,通讯器材库就在北平西单的顺承王府,张学良的司令部。我们整整接收了半年多,直到1946年春天才整理完毕。

 

口述:张廷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