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首单!浙江沪杭甬吸并镇洋发展丨AI读浙股

2025-08-22 09:31:27 世界浙商

8月20日开盘前,镇洋发展(603213.SH)突发公告:控股股东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正筹划由港股上市公司浙江沪杭甬(00576.HK)通过发行A股股票,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镇洋发展。消息披露后,公

司股票及可转债紧急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而就在停牌前一交易日(8月19日),镇洋发展股价已强势封板涨停,单日成交额激增300%,市场资金提前异动释放强烈预期。

一场改写规则的资本重组

浙江沪杭甬作为1997年登陆港交所的"浙江国企境外上市第一股",虽坐拥沪杭甬高速等核心路产,并控股浙商证券,但长期受港股流动性制约,市盈率不足8倍。此次通过发行A股吸并镇洋发展,实质是搭建"A+H"双融资平台的关键一跃——既可激活存量H股资产估值,又能借力A股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被吸并方镇洋发展面临严峻业绩压力: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3%,2025年上半年预减50%-58%。其主营的氯碱化工虽在长三角占据14%市场份额,但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显著。整合后,浙江沪杭甬每年超百亿的高速公路现金流,可为化工业务提供逆周期投资支撑,而镇洋发展的氢气副产能力,则与交投集团旗下加氢站网络形成闭环。

战略深意重构国资版图

此次交易是浙江省属国企首例"H吸A"跨市场整合。浙江交投集团(控股双方)借此实现两大目标:

压缩管理层级:消除母子上市公司架构冗余,管理效率提升约30%;

培育新增长极:将镇洋发展纳入交通能源生态链,加速氢能储运、光伏材料等新基建布局。据测算,协同效应可使综合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

当前浙江沪杭甬H股市净率仅0.6倍,而A股基建板块平均市净率达1.3倍。通过换股吸并,H股投资者获A股流动性溢价:换股方案或赋予其A股退出通道;镇洋发展股东享平台升级红利:整合后公司年营收将突破300亿,跻身省属企业前三。

浙江沪杭甬运营的2500公里高速路网,与镇洋发展在宁波、嘉兴的化工基地形成地理协同:

物流成本直降15%:高速绿色通道保障危化品运输时效;

氢能产业链贯通:利用镇洋发展副产氢气,2026年前可建成20座加氢站,服务氢能重卡干线物流。

资本市场的蝴蝶效应

本次交易公布前,镇洋发展年内涨幅已达73%,远超化工板块均值。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交通+能源化工'的跨界整合,将重构传统基建股估值模型。未来具备产业协同能力的区域国资,PE估值中枢有望从10倍升至15倍。"

继中国能建吸并葛洲坝后,本案例成为近五年首单"H吸A"方案。中金公司研究显示:目前47家A+H央企中,21家存在H/A股价倒挂,此类整合或催生万亿级市值管理需求。

交易恰逢国务院国资委"深化跨市场资本运作"专题会议召开。浙江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重组是落实全省国资‘一盘棋’部署的关键落子,后续将推动更多专业板块注入上市平台。"

风险与机遇并存

尽管方案前景广阔,但挑战犹存。

换股比例博弈:镇洋发展停牌价15.29元/股对应68亿市值,浙江沪杭甬港股估值410亿人民币,双方股东权益平衡需精密设计;

跨界监管审批:涉及港交所、上交所、证监会及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协调;

化工周期波动:烧碱价格年内下跌22%,整合后业绩承压仍存。

若交易成功,新实体将成为浙江省属最大A+H上市平台,年营收规模超300亿。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

为国企改革3.0提供样本:通过资本市场打破产业边界,实现"交通网+能源网+供应链"三网融合;

激活长三角要素流动:依托化工原料与交通枢纽的深度绑定,宁波舟山港危化品周转效率或提升40%;

示范全国性改革:广东、山东等地交投集团已启动类似可行性研究。

正如公告中那句看似程式化的风险提示——"能否实施尚存不确定性",这场承载着制度破冰、产业焕新使命的资本整合,正在不确定性中孕育中国国资改革史上最具想象力的确定性未来。

来源:《浙商》杂志

来源:《浙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