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进入“四核”时代
2025-08-20 09:55:16 世界浙商
近期,中核集团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全面启动建设,浙江第四个核电站即将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位于嘉兴海盐的秦山核电,已安全运行30多年;位于台州的三门核电,一期已经投运,三期在4月获国常会核准;位于温州苍南的三澳核电,1号机组将在年底正式投产……
近年来,全国核电发展进入快车道,浙江如何布局?核电重新走进大众视野,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
金七门核电施工现场。中核集团 供图
核电在浙江
谈及浙江的能源形势,绕不开一句老话:能源小省,用能大省。
四个核电站的开发背景各有不同,但都指向能源安全清洁的总体需求。
秦山核电,中国首个自主核电项目,启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缺电严重,为减少对海外化石能源的依赖,核能被定为战略性能源,1991年投运的秦山一期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三门核电,2004年获国务院批复立项。当时,中国正值入世,制造业用电大增,浙江也在2003年暴发电荒。同时,火电扩张导致二氧化硫排放量激增,大气污染加剧,浙江急需清洁能源补充。
三澳核电,启动于2015年。2013年国务院出台“大气十条”,要求长三角削减煤炭消费,浙江开始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此外,温台地区能源需求增速较快,需要新增大型电源。
三澳核电站在建中。中国广核集团 供图
可以说,浙江核电的布局踩着经济发展的节拍,也引领着发展方式的转型。
近些年,全国的发用电形势更加复杂。
“十四五”以来,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以超过7%的年均增速提升,煤电仍是支柱型电源;双碳目标下,风电、光伏装机大幅增长,但发电仅占15%左右,还存在不稳定的问题;随着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高载能产业发展,用电端的峰谷差也拉大……
核电因其发电量大、稳定性强、零碳排放等优势,再次被寄予厚望。
2019年起,我国重启审批核电,近三年每年核准超10台机组;到去年底,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总计102台,总装机容量1.13亿千瓦,总体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浙江处于低地震带、基岩海岸条件优越,乘上了新一轮核电发展的东风。
金七门就是储备厂址之一。早在2009年,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召集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对三门和象山的多个厂址进行踏勘,建议优先在象山的金七门、珠门和三门的青峙山厂址开展工作。
金七门核电施工现场。中核集团 供图
当时,金七门和珠门两地开展“PK”:两者在地震火山、洪水气象等方面基本相当,但前者较后者少开挖约790万平方米的土石,厂址范围内人口、企业更少,在工程总投资上占据优势,最终金七门成为优选。
2023年底,金七门核电首期获核准后,近期1号机组核岛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华龙”腾飞
今年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工10周年——这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
在浙江,三澳核电是全省首个、全国第五个“华龙一号”项目;金七门核电也采用该机型120千瓦机组,6台机组全部投运后,预计年发电550亿度,可减少碳排放4500万吨。
在核电技术自主化道路上,我国规划“两条腿走路”:一条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目前发展为国电投的“国和一号”;一条通过自主创新,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分别推进,最终融合为“华龙一号”。
中核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反应堆,“华龙一号”采用的堆芯不仅能提升整体发电效率,还能降低单个组件的发热功率,让核电机组更可调控,也更加安全。
金七门核电施工现场。中核集团 供图
核电安全话题,备受瞩目。
“华龙一号”打造了3层“铠甲”——包裹着铀燃料的金属管,包裹一回路水的压力容器和管道,包裹着整个机组的混凝土安全壳。双层安全壳的内外厚度均超过1米,可抵御大型飞机撞击、9级地震和17级台风。
考虑到自然灾害可能切断电力,“华龙一号”还有依靠自然动力就能运行的安全系统。比如,它的顶上储存着上千吨的冷却水,可以依靠重力、自然循环等物理规律维持72小时冷却能力,远超半小时左右的传统技术。
这样的“双保险”核电技术,已经输出海外。
自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两台机组采用“华龙一号”以来,至今全球共有41台核准在建、在运的“华龙一号”机组,中核集团还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20多地达成合作意向。
从跟跑到局部领跑,在中国核电自主创新的路上,浙江经验作出不小的贡献。比如,秦山核电实现国内核电全链条自主化“零突破”,三门核电经验支撑“国和一号”研发,三澳推动核岛主设备100%国产化。
秦山核电站。中核集团 供图
在产业链上,环杭州湾形成以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核浦原等为核心的装备制造集群。浙江企业还承担核级不锈钢管、阀门等关键零部件供应,以及核级板材研发,设备材料国产化有效降低了核电造价。
“只有依托工程应用场景的持续验证,才能真正锻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核电技术体系。”中核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金七门还将在经济、智能等方面继续突破。
红利放大器
核电是大型能源基础设施,其带动效应不容小觑。
金七门核电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机组,总投资1200亿元。
在15年建设期中,可带动相关产业在当地发展。截至6月底,共有20多家外来核关联企业来到象山办理工商注册,还有40余家象山本地企业参与项目建设。
据悉,项目由中核浙能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从股比看,中国核能电力占51%、浙江省能源集团占24%,另有宁波海洋发展集团、宁波象能新能源、民生人寿保险,电站收益将为浙江企业提供稳定收益。
此外,核电项目还将同步建设“一隧一路”,即石浦港海底隧道和进厂道路。海底隧道建成后将实现鹤浦至石浦的陆路通行时间由50分钟锐减至5分钟,为海岛群众带来出行便利。
秦山核电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核能供暖设备。通讯员 李亦董 摄
核能也能在诸多领域大展拳脚。
比如供热。
2021年底,由秦山核电供热的我国南方第一个核能供热示范工程正式投运。到2025年底,核能供热总面积已达到70多万平方米,惠及约5000余户居民;工业供热项目向五金、机械等企业进行供热,供热规模逐年增长。
比如医疗。
2019年,在实现工业钴-60自主生产基础上,秦山核电掌握了医用钴-60生产技术,年产50万居里,推动医疗放射性同位素自主化。国内多地医院的伽玛刀设备都已装入“国产芯”,用于癌症放射治疗等。
在苍南和象山,核电项目方还与政府谋划建设综合能源岛,未来,可以在岛上布局海水淡化+制氢、新能源开发、算力-电力协同等诸多产业,进一步打造核电站的区域能源枢纽功能。
随着核电参与绿电交易,浙江企业在面对国内碳市场和海外涉碳贸易政策时,也将更为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