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暴涨12%!*ST东晶控制权落定,“保壳战”迎来转机还是资本游戏?

2025-08-14 11:11:25 世界浙商

一边是股价连续三日飙涨触发异动,一边是新实控人低调完成股权过户——这家戴着“*ST”帽子的浙江电子企业,在退市悬崖边上演了一幕惊险的资本变局。

八月的杭州,空气里蒸腾着暑热,资本市场的躁动却比天气更灼人。

8月11日,*ST东晶发布异动公告,其股票于2025年8月6日、8 月 7 日、8 月 8 日连续三个交易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 12%以上。

 

 

K线图疯狂跳动的背后,一场关乎企业生死的倒计时正在滴答作响:距离2025年年报披露仅剩140天,若不能扭亏为盈,这家上市二十余年的老牌浙企将从资本市场黯然退场。

控制权“闪电易主”,游资和机构激烈博弈

就在5天前,*ST东晶一纸公告宣告历时半年的控制权争夺尘埃落定:无锡浩天一意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协议受让获得29.99%股份,正式成为控股股东,投资人朱海飞接任实控人。公告当日,公司股价即封死涨停。

8月8日下午3点,深交所的异动警示如约而至。连续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偏离值超12%的*ST东晶,被迫揭开资金博弈的底牌:8月5日机构席位净买入3936万元点燃首日涨停,次日游资接力推高,而到了第三天,机构却反手抛售离场,将狂欢的筹码交给了散户。  

更值得玩味的是估值——截至8月8日收盘,公司市净率高达13.85倍,较同行业均值3.87倍溢价258%,静态市盈率却深陷负值(-37.42倍)。"这根本不是价值投资,而是一场押注新股东‘保壳财技’的赌博。"一位浙江私募基金经理直言。市场的狂热逻辑清晰得近乎残酷:新实控人朱海飞手中,或许握着起死回生的"救命药方"。  

140天倒计时的财务困局

股价的喧嚣,掩盖不住财务报告的刺眼红字。

翻开*ST东晶的账本:2024年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25.37%;2025年上半年营收1.17亿元,再增16.57%——表面看业务扩张势头良好。但另一组数字却掐住了命脉: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345万元和-3133万元,亏损仅微减5.95%。 

营收过亿却难盈利,暴露的或许是产品竞争力缺失。浙江东晶电子主营的电子元器件业务毛利率仅14.3%,远低于行业30%的平均线。更致命的是,因2024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足3亿",公司早在今年3月26日就被冠上*ST警示。若2025年全年无法达标,退市将成为无情的终局。  

唯一的微光来自现金流: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改善56.28%,暗示业务或有止血迹象。但这缕微光,能否照亮通往保壳的荆棘之路还未可知。  

神秘救主的"点金术"谜题 

新实控人朱海飞是谁?公开资料里,这位无锡商人低调得近乎神秘。仅有的线索显示,其曾参与多家科技企业重组,擅长通过资产注入激活标的。入主*ST东晶后,他火速挥刀砍向非核心资产:减资、注销多家孙公司,被市场解读为"甩包袱聚焦主业"的保壳前奏。 

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追问声浪日益高涨:"会注入半导体资产吗?""是否有借壳计划?"公司回应始终滴水不漏:"以公告为准。"而一个隐藏雷点更令资本运作蒙上阴影——原股东蓝海投控持有的1648万股仍处于质押状态,若无法解押可能阻滞后续动作。  

*ST东晶的惊险一跃,恰是浙江风险警示企业生存现状的缩影。过去三年,全省6家*ST公司通过国资或产业资本接盘重生,"壳资源"的地域溢价显著高于全国。但输血能否造血,考验的是刮骨疗毒的决心。  

对朱海飞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退市倒计时的指针划过午夜,资本游戏的喧嚣终将散去。留给这位新主人的终极命题,是如何让一家连续亏损的企业重获造血能力,而非在财务魔术中透支最后的信用。毕竟在注册制深化的今天,留给"壳"的时代,早已所剩无几。  

来源:《浙商》杂志  本文由AI生成 徐燕娜(技术辅助)

来源:《浙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