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通报2025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运行情况
2025-07-30 17:40:37 世界浙商
7月30日下午,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通报了2025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运行情况。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闫真宇,以及各相关处室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办公室主任杨曦主持会议。
金融总量平稳增长,有力支持浙江经济向新向好
存款总量合理增长。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34万亿元,同比增长7.7%,比年初新增1.39万亿元,同比多增8723亿元。
贷款总量平稳增长。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34万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2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1.56万亿元,同比多增258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保持全国前列。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90万亿元,同比多增2113亿元。
一揽子货币政策执行有力,更多央行低成本资金惠及实体经济
5月7日,人民银行总行潘功胜行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政策出台后,浙江省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有效发挥了稳市场、稳预期作用。
落实数量型政策,推动降准资金支持实体经济。5月1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全省金融机构资金1010亿元,约占全国的10%。金融机构抓住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政策红利,挖掘信贷需求,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落实价格型政策,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5月,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调降至1.4%,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动政策利率下调传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6月,全省企业贷款利率、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分别同比下降36个、48个基点,均为历史低位。
落实结构型政策,强化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一是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单设“三个200亿”专项额度,开展金融支持“稳外贸、促消费、强科创”专项行动,带动金融机构发放外贸、消费、科创三大领域贷款超20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二是加力实施专项再贷款工具。召开全省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暨金融一揽子政策推进会,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作机制,截至6月末,全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审核通过金额居全国第二,科技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用好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联合召开省属国有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工作座谈会,截至6月末,辖内上市公司拟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公告项目达107个。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债券落地。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截至6月末,全省有14家企业和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共284.1亿元。
金融“五篇大文章”走深走实,助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夯实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协同,深化区域金改,全面提升对“五篇大文章”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水平。
突出重点推进科技金融。深化科技金融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出台《浙江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实施细则》,开展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效果评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加大杭州、嘉兴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创新力度,出台全国首个科创金融专项法规《嘉兴市科创金融促进条例》,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推出“浙科联合贷”创新产品,率先开展《认股选择权协议指南》等科创金融团体标准研制。
多措并举发展绿色金融。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出台绿色金融支持浙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意见。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低碳发展,截至一季度末,支持工具引导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791.2亿元,支持企业1103家,带动碳减排约1145.8万吨;累计发放排污权抵押贷款952.8亿元。深化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成功举办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金融试点,持续推进纺织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转型金融实践,目前全省已累计落地转型贷款超70亿元。
精准施策做实普惠金融。联合召开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发布《浙江省民营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本通》,开展“万家民企评银行”“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月”等活动。深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首贷户拓展、信用融资破难等行动。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居全国第二,普惠小微、制造业、涉农贷款余额和民企发债规模均居全国首位,民企融资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服务民生做优养老金融。开展养老金融扩面增效专项行动,构建“老有康养”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老年产品制造企业的金融支持。今年5月,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我们联合主管部门召开多场政策推进会,深化融资对接,加快养老产业贷款投放。
丰富场景深化数字金融。以浙江数字经济先行省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数字金融生态,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产业大脑等场景,创新“算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数字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5个百分点。
本外币协同发力,有力助推稳外贸稳外资
持续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全省已备案审慎合规银行44家,试点优质企业6263家,企业家数居全国前列。突出重点区域的政策支持,我们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服务跨境电商56万户,市场采购线上线下“双便利”收结汇同比增长16%。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共有9家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企业,实现跨境收支51亿美元。扩大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试点“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衍生品业务担保增信政策签约功能”等新场景,帮助1.2万余家涉外企业融资532亿美元。
全面提升外汇服务便利化水平。优化汇率避险服务,积极满足中小外贸企业诉求,优化担保增信政策,将担保比例由8%提升至10%,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超17亿元。发挥期权补助政策“激励引导”的作用,期权业务同比增长57%。上半年全省外汇套保比率达24.5%,较2024年提升7.3个百分点,新增首办户9204家。实施优化县域外汇管理服务三年行动,提升对县域外贸企业服务水平。运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开发“之江易汇”服务小程序,近期将正式上线运行,包含政策宣传、企业咨询、问题解答等功能,不断提升外汇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稳慎扎实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实施“浙江省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聚焦“优服务、促便利、防风险”,出台十项工作举措。1-6月,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1.22万亿元。重点领域跨境人民币结算稳步增长,全省大宗商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1.4%;对“一带一路”沿线、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分别增长10.4%、24.9%;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38.3%。
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作出新的金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