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亭:民营经济助力浙江共富先行

2024-11-07 15:50:53 世界浙商

温州。图源 视觉中国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截至2023年年底,浙江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3年和39年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成为全国唯一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走在“共富”前列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因为我们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指引下,放手发展壮大了民营经济。“全国民营经济看浙江,浙江民营经济看温台”。浙江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为我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是“做大蛋糕”的前提,全民共同富裕是“分好蛋糕”的结果。从二者一体融合的视角看,首先是民营经济为发展致富提供了根本的内生动力。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按什么价格记账或结算,都要听命于上级或外部的计划。收入分配不但要经过繁琐的中间环节,而且也很难和自己付出的劳动成果直接挂钩。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产权明晰或实行经营承包的前提下,尤其是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中,遵循市场定价原则,“我的地盘我做主”,多劳可以多得,勤劳可以先富,这就直接调动了劳动和经营者内源内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大包干”,就是在“缴够国家的(当时国家还有‘征购粮’的农业税)”“留够集体的(当时集体还有‘五提留’等公益性收费)”前提下,以“剩下都是自己的”增量改革,极大地激活了亿万农民的劳动热情,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困扰执政党多年的民众温饱问题。这种基于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内生动力机制,足可以为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所指出的,浙江的活力之源就在于改革,就在于率先建立了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激发千百万人创造力的体制机制。而民营经济,正是这种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承载主体。

其次,民营经济为发展致富提供了要素优化配置的合理机制。经济发展说到底,是生产要素有机整合的结果。400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指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和土地的结合,恰如父母之婚姻,生出的“金娃娃”就是财富。以后进入早期资本主义时代,“双要素”以外又加上了“资本”。在全要素生产率得到高度重视的当下,《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等重要文献所列举的生产要素,已扩充至包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在内的七要素。孤立存在的生产要素,虽然对于财富创造不可或缺,但有效创富得以实现的真谛,却在于它们之间的必要集聚和优化配置。以鲁冠球、宗庆后等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家,是组织和运营生产要素以创造丰厚社会财富的能人和高手。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带动了全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值,也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分好蛋糕”的物质前提。

最后,民营经济为发展致富提供了得以落地的现实主义路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古人对世间美好的期待。孔子在《礼记》中,生动地描绘了“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愿景。但以“均贫富、等贵贱”为指向的中国两千多年绵延不绝的农民起义,十九世纪初欧洲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包括前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大规模的计划经济实践,事实上都没有找到真正实现全民共富的现实主义路径。然而,在实行改革开放、践行“先富后富论”,特别是发展民营经济以后,我们从此走上了一条务实可行之途。

啥叫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就是老百姓共富经济。在放开管制、松绑搞活的前提下,手头有点活泛了,就会想到去投资,这是民资;然后在一个项目的基础上办起一家企业,这是民企;再然后好好生产,精心管理,这叫民营;最后按劳分配、照章纳税、热心慈善,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叫民享和民富。从最初仅仅是因为早日实现个人财务自由而去创业,接着在做成做大以后吸纳直系血亲、七姑八姨,甚至乡里乡亲的都来“入伙”,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像一颗石子掷入平静的水面,一圈一圈的涟漪扩散开来,最终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投身参与创新创业创富的大军,并因此更多地分享了“做大蛋糕”的收益。只要是国家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相应的法治环境,发展民营经济不但不会拉大所谓的“贫富差距”,反而会为“缩差共富”创造更多可供依法分享的“蛋糕”。

另外,民营经济发展的结果,还会造成一种良性的市场竞争压力,使得国有经济也抖擞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能。对此,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强调:“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浙江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宏观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源泉”“这就是说蛋糕做大了,蓄水池做大了,国有企业相应地也就壮大了。”

当然,民营经济也不可能是生来就十全十美、尽善尽美的。就像市场经济都有一个从初级向现代、从低水平向高水平演化提升的过程一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民营经济也有一个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也有一个健康成长的过程。作为民营经济的先发省份,早在2004年2月,习近平同志就在他亲自谋划和主持的浙江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具体来说,就是要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即从主要依靠先发性的机制优势,向主要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全面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从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发展水平;从现有的块状经济、小规模经营逐步向高层次的集群化、规模经营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更加注重信用、质量、生态和遵纪守法的经营方式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他还引导民营经济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走好“地瓜经济”发展之路,“既‘走出去’壮大自己,又回家乡创业发展”。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浙江民营经济在贯彻执行“八八战略”20年的区域发展实践中,着重从三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升级进步工作。首先是合规经营。即将涵盖企业内外的运营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整体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在政府通过贯彻所有制中性和竞争中性原则,倡导所有企业都依法治企、合法经营的同时,民营企业更加强化了在公平竞争、依法纳税、安全环保、劳动权益等方面的合规意识,将有关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其次是创新驱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扑面而来、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民营企业不再沉溺于以低成本、低价格的低档货“横扫世界”,而是努力靠永续创新的“头口水”效益“笑傲江湖”;不再靠拼土地、拼资源和拼优惠政策来“争先进位”,而是努力靠拼品质、拼人才和拼一流管理,来提升和巩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其中的核心要义,恰恰是在办好企业、增加就业的基础上,很好地参与国家法定的国民收入“三次分配”,从而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既要求“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同时也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体现了他历来支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以推进浙江共富先行示范的一贯思路。浙江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坚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两个健康”,把浙江打造成为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更好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为研究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