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天晴,这群浙商在径山之巅开了特殊的“新春第一会”
2024-03-05 09:37:39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 初春的余杭径山,积雪尚未融尽,嫩芽却已钻出枝头。2月27日,径山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海亮集团创始人冯亚丽,浙江省商会副会长、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全国工商联执委、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邹华,新疆浙江商会党委书记、新疆米东产业园董事长曹海华,浙江省江苏商会会长、浙江苏商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祝斌等省内外知名浙商齐聚一堂,体悟“天下禅茶出径山”、径山茶“真色真香真味”的深厚底蕴,探索禅茶文化和浙商精神融合互鉴的独特魅力。
禅茶文化何以出径山?
2023年底召开的第22届中国茶圣节上,余杭区茶办正式对外发布“天下禅茶出径山”文化品牌。何为“出”?其有四层含义。
首先,出,为出处。佛教名山径山,始于唐,盛于宋,堪称江南五山十刹之首。径山茶与寺齐名,《嘉庆余杭县志》记载,开山祖师法钦开启了径山茶种茶历史,距今已有1280多年。1000年前径山茶宴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演变为日本茶道,成为东方茶道的源头。如今径山茶宴已列入人类非遗。径山,作为中国最早向东南亚国家输出禅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还是迄今为止中国禅茶文化最活跃的道场之一。 “天下禅茶出径山”的底气由此而来。
其二,是出发。径山茶的出发是一种旗手的姿态。径山茶的发展史上有三次“出发”。分别是法钦法师带动径山茶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时径山茶工艺的匠心创新和如今的山上山下抱团、新老茶人同台、禅茶引领众茶发力的场景。
其三,为出圈。很多人都说,当下茶叶市场的竞争,比茶叶本身还要卷,何以出圈?一位余杭区茶文化研究者表示,茶一定要走进年轻人的心。原来有一句话叫佛系青年,我们希望喝禅茶的是禅系青年,他们是乐观积极的,更能感受美好的生活。目前正在开发的以抹茶为代表的径山新茶是业内寄以厚望的未来年轻市场所在。
其四,是出彩。天下径山是心灵的靠山,也是禅茶的靠山,更是全体山里人的靠山。去年径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到31.6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50亿,全产业的价值是50亿。广大径山茶人希望,这片茶叶能够从大山出发,最后又赋能大山,让径山实现“环境因茶而美,日子因茶而富,生活因茶而好。”
禅茶文化与浙商精神为何相通?
浙商是浙江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浙商为浙江、为中国乃至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造就了影响深远的浙商精神。
在很多茶文化研究者和浙商心里,径山禅茶文化和浙商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径山禅茶与浙商精神都是苦难造就的辉煌。径山茶来自高山,经过千锤百炼才送到人们面前,制茶工艺里有一道是揉捻,其过程也是一次茶叶破壁重生的过程。浙商精神的瑰宝——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众所周知。
径山禅茶与浙商精神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真我风采。径山茶是茶叶的搬运工,叶子从山上采下到呈现在人们面前,始终保持着茶的真香、真味和真色。知行合一,义利并重、兼容并包、诚信戒欺等都构成浙商精神的丰富内涵。诚信戒欺作为从商之责、毕生之责,是与径山禅茶文化中的“真我风采”最接近的底色。
径山禅茶与浙商精神一样,都有善行天下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归属。茶圣范蠡曾经19年赚了3,000亿,最后散尽家财救助百姓。扶危济困、捐资助学、抢险救灾……浙商群体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同时,二者始终保持前进的不竭动力,出发再出发。
径山禅茶经历过三次重要的“出发”,对浙商来讲,“永远在路上”表达了他们不懈奋斗精神和永不停歇的追求。
海亮集团董事长王黎红对此深有感触,在她看来,浙商的每一次出发都不平凡,尽管有山路坎坷,但总有收获,正如历尽磨砺后第一壶径山禅茶。
“径山禅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被人们传颂至今。”浙江省湖南商会会长、紫光未来实业集团董事长黄勇希望,商会和企业家能够继续传承浙商精神,像径山禅茶一样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径山茶正飘香世界。”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意大利华人华侨友好协会会长、浙商海外交流中心首席会季志海,将做好径山茶文化的传播者,在海外讲好径山茶故事,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径山茶,爱上径山茶。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千多年前,径山茶宴有过一次出发,造就了东方茶道,成为一道文化风景。一千年后,径山禅茶的这次出发中,选择了与浙商同行,更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正所谓:山巅一寺一壶茶,伴随浙商走天下。禅茶文化与浙商精神的融合也将在这袅袅茶香中历久弥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