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液压董事长蔡国定:回眸30年创业奇遇 在中国制造崛起中树立“智改数转”
2023-10-25 11:00:54 世界浙商
一家跨越半个世纪的民族企业,在时代的变革中“武装”数智力量,发展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专业生产液压马达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工信部重点“小巨人”企业。这是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作为专精特新“国货之光”闻名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工业领域打响了中国品牌。
中意液压董事长兼总经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校友蔡国定表示,凡付出者,皆是英雄;凡是坚持,必有回报。成功大道万千,于我而言贵在脚踏实地、倾注全力。几十年下来,我与中意液压是如此,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轨迹亦是如此。
在时代中转身,精益求精的“品控狂人”
中意液压始创于1971年,前身为生产农机的集体企业,见证了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民营经济超越国有经济的20年市场巨变。
1993年,时年32岁,已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展露出色管理能力的蔡国定临危受命,接管了这家前路未卜的式微国企,在时代的荆棘林中数次转身,走向高远开阔之处。
此时农机厂主营无线变速器,若是只循老路,只能原地踏步。经多方调研,蔡国定决定大刀阔斧推进转型改制。1996年,工厂更名为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正式转战生产液压马达。
万事开头难,难在人心不齐效率低。
彼时,这家产值800万的国有企业有250多名员工,但每天下午3点多就基本处于“无人工厂”状态了。“男同志赶去下地劳作,女同志则围在一起打毛衣。”蔡国定说,“我和书记只好每天下午在门卫处蹲守,看哪些人早走了,哪些人没打卡,逐一做思想工作,强调市场化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换血,大约180名员工一起重新出发。
万事开头难,难在产品质量摸不到“门道”。
不久,一个出口澳大利亚的国际单落在眼前,对于“初出茅庐”的中意液压来说,这是必须抓住的机遇。为达到300台液压件的订单量,蔡国定带领团队加班加点赶工。
然而,对方收到货后给出了“这是废铁,不能用”的评价,给了满怀期待的众人当头一棒。
蔡国定回忆,“重新退回来的运费太高了,无奈之下我们忍痛让对方全扔掉了。当时液压件的售价是1000多元一台,再加上送去的运费,真是损失惨重,教训沉重。”
其实,这场“豪赌”的结局早有伏笔。“一开始做设备不行,做产品也不行,市场对液压件的要求很高,单连不漏油我们都很难实现。经验不足又操之过急,犯了兵家大忌。”
这场失败的国际交易令蔡国定痛定思痛,开始非常重视打磨品质和引进先进设备,执着地踏上品控之路。据老员工的说法,就是“不惜代价”。
这一年,中意的产值刚达到一千万,蔡国定决定引进一台百万设备。公司其他成员极力反对,毕竟厂里所有的设备价值加起来都没有一百万,众人对这类没人用过的新设备毫无信心。
“眼睛都不眨,该投还是要投。”蔡国定坚定地说。真正投产后先进设备的优越性马上显现,不仅加工精度提高,而且产品质量更好。
以此为契机,中意的“高精尖武器库”越来越充实,不断用匠心铸造卓越品质,以创民族品牌为己任,迈向液压生态的引领者。
随着品控的提升,以及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逐渐有口皆碑,中意的市场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据蔡国定回忆,第一次去土耳其,我们东奔西跑均无人问津,但七八年后第二次去,土耳其的企业都争先恐后地要成为中意的独家代理。无独有偶,波兰合作商为表重视,一家人身着唐装亲自接机,直呼“我们的合作是上帝安排”。德国参展期间,国际液压马达的龙头公司更是一定要见到中意的“庐山真面目”,因为他们的客户经常提到“中意是最好的公司”。
蔡国定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都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信号!”
斥资2亿,开启颠覆式“智改数转”
中意的数字化改造源自一次“触电”般的感觉,蔡国定当下茅塞顿开,“以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发展趋势肯定离不开自动化生产与信息化管理!”
2017年4月,蔡国定回访一家“攻略”了数年的意大利企业。考察合作项目期间,他发现这座车间竟然空无一人,仅3组生产线,每组3台机器,当即就被自动化生产技术下井然有序、高生产率的场景所打动。
同年10月,蔡国定批复了自动化改造的规划蓝图,中意斥巨资在业内率先探索和实践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改造之路。
2018-2019年,第一期投入5000万,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全面实现公司的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安全制造。
时隔三年,意大利客户再次拜访中意。站在这偌大的生产车间,他诧异于传统的、人工的工作中心已经全部焕然一新,连连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随着智能化的全面实现,中意开创性地改变了国产液压马达的研发、制造模式和市场响应能力,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改变了我国高端液压马达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19年,中意也被评为浙江省数字化车间、第一批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0年1月,蔡国定在疫情危机中更坚定地加强数字化内功修炼。在其他公司缩减开支、停工停产的状态下,中意逆流而上,持续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总斥资1.2亿元,第2期全面启动建设“基于 5G+工业互联网的液压马达智能工厂”项目,打造出了液压行业首个自动化、精益化、智能化的“智能工厂”。
“当时大家都很惊讶,各地的政府部门、企业都以我们为典型,组织来参观。”
他认为,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无谓时机、地点、方法,合适就是最好的安排。做好信息化其实是把企业整体一套流程科学化、标准化,再通过软件规则化,形成固定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工厂的信息化管理。
这些管理感悟是在学习与实战中方能愈演愈明。早在2007年,蔡国定就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学习管理知识。他说:“既能系统学习知识体系,又能积累人脉,还能和学校加强项目合作,和同学相互启迪,收获良多。”
2021年,管理升级后的中意液压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期间也不断获得省级隐形企业、浙江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浙江省知名产品、浙江省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但是,大变革下团队的思想观念也需要一场“手术”。
“这几年改造后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们要回过头不断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蔡国定说。从此,每个部门的生产经营例会、总结会,中层思享点评会等内容越来越丰富详实,思想越来越与时俱进。他也从不缺席会议,抓大之余还要事事抓小抓细,查漏补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么多员工奉献青春,这么多家庭赖以生活,中意的运转不能倒。”
2022年,中意再度投入3000万,建造了摆线马达柔性加工数字化车间,进一步推动各项业务模式升级,提升公司管控和运营能力。在蔡国定看来,当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生产管理及整体一体化管理水平仍有较大问题。“其实我们目前还不算是智能制造,无法做到智能决策。”
这意味着,从自动化到数字化,中意还将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坚持永不止步的上下求索。
“长寿秘诀”不外乎人才为根、科技兴企
科技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引擎,人才是中意最宝贵的财富。为此,中意结合内部加强培训、外部设立研究所的方式打造了人才培育与技术研发体系。
这项体系的形成,绕不开蔡国定与两位专家的相遇故事。
一次机缘巧合,蔡国定结识了业界泰斗——太原某校资深教授,国内液压马达行业第一本著作的作者便是他。
两人一见如故,蔡国定关于人才培育、产业发展的思考打动了老先生。他说:“你是个做事业的人,我很喜欢你,就用我毕生所学的东西来帮帮你。”
自此,老先生每年两次到中意义务培训,一来就待上半个月,与技术人员逐一交流,先因材施教、答疑解惑,再开集体大课堂,全面传道受业。
十几年下来,老先生与中意的学子们早已亲如一家。“液压这个学科较偏,很少有高校专门设置这门专业,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很激动,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现在很多骨干技术人员都是先生培养的。”蔡国定感慨道,老先生不仅知识渊博,一身本事走在时代前沿,还是一位真正令人敬重的人民教师,一生淡泊名利,心怀国之大者,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无私贡献。
此外,中意还聘请了多名液压行业的日本、意大利工程师和国内的专家教授共同培育人才,打造中意优质产品。
2015年,蔡国定“相中”了一位在太原高校任教的博士,提出高薪聘请。但当时从高校转去民营企业“名声不够响亮”,以及从北转南离家远,家中反对重重,这位才子陷入了两难境地。
“以后招人也会遇到此类难题,不如直接在当地成立研究所,既能聘请人才兼职顾问,又能吸引高校学生随师长一起做课题,壮大了我们的外部合作人才队伍。”蔡国定如是考虑到。
基于此,中意陆续建立了浙江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山西太原液压高科技术研究所、高性能液压马达耐磨涂层材料研发中心、塑料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液压马达实验室、宁波市液压马达研发与检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各能级创新平台,与上海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著名院所建立了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公司的研发、工艺注入先进理念和引进关键技术专家,助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蔡国定表示,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兴企”之路,把技术创新作为立业之本,通过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产学研用方式持续创新,平均每年研发资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
目前,中意共申请专利50余项,多次荣获科学进步奖,拥有了液压马达技术的完整知识产权,以及整套完善的液压马达传动生产、研发及检测设备,整体装备水平居行业领先,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集设计、检测、加工、制造于一体的液压马达和液压传动装置研发制造服务商之一。
回顾蔡国定波澜起伏的历程,这是有胆量的“草根”开辟了一条创业逆袭之路。他生出60年代初,从家境贫寒高中退学到种田生产队的先锋人物,从国企食堂厨师到企业优秀骨干,从借调政府部门到“起死回生”羊毛衫厂再到“力挽狂澜”农机厂,每一步都是他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真实写照。
回眸中意50多年风雨不倒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制造业史上一颗稳定的动力元件。从1993年的小作坊到如今的中国液压行业标杆企业,中意跨越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漫漫探索路”,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跻身国内液压领域前列,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塑造了令世界认可的质高、物美、价优的“中国品牌”。
从这一缩影,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更加相信,制造强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