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合作,为啥大多要国有控股
2021-06-02 17:24:55 世界浙商
国企民企手牵手、合心合力强浙江。昨天,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国企民企对接会在杭举行。现场聚集了200多家各地赶来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代表,来的基本都是一把手。
这是世界浙商大会首次举办国企民企专场对接活动,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的重要举措。
单从项目阵容来看,国企方面释放了足够的合作诚意。本次对接会上,全省国企民企拟合作项目有129个,投资额达3244亿元,其中省属国企拟合作项目38个,投资额达453亿元,项目内容涉及港口建设、能源开发、铁路建设等多个领域。
面对国企抛出的橄榄枝,民企是否“中意”?民企对于双方合作,既期待又有些担心。
3244亿元合作大单
民企偏爱能源类
“这次省里重推国企民企对接合作,释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一些战略产业真正向民企敞开。”对接会上,浙江振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圣欢听得很仔细,“这次比较感兴趣的是舟山保税区和一些能源类项目。”
叶圣欢说,能源项目是企业一直想涉足的领域,过去几年也看上一些项目,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挡在了门外。有的地方政府以民企实力不强为理由,企业被国企“挤兑”的现象经常有,信心大受打击。
“只要有好的项目,温州企业会抱团,资金方面根本不存在问题。”叶圣欢说,国企民企对接会重新燃起了他和团队的希望。
金田阳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位海告诉记者,他最感兴趣的是资源类项目和基础设施投资,这次省能源集团推出的城市燃气项目,他就很心动。
“企业如果冒然跨行业转型,风险很大,但通过与国企合作,可以迅速介入此前不能涉足的稀缺领域。”金位海说,从投资期限看,他比较偏好长线投资。
省能源集团能源项目带来8个项目,投资额100亿元。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浙能集团早在2005年就开始和民企合作。“民企在市场研判、市场感知上更加敏感,在机制上更加灵活。国企和民企是有互补的,合作能够双赢,获得共同发展。”
对于合作的民企选择, 该负责人认为,“只要有实力、专业上能够对口、支撑的民企都可以,特别是对于城市燃气项目,更希望吸引当地的民企参与。”据透露,这次能源集团推介的项目,大多数是39%以上的大股比项目,有些甚至达到49%,足显国企合作的诚意和力度。
合作共赢
民企期待中带顾虑
“前几年,民企投资玻璃门确实存在,现在不大感觉到了。”这是金恒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坚鑫的感受。
在感受到了国企释放的满满诚意后,有的民企跃跃欲试,但对于合作能否达成,他们各有各的顾虑。
这些企业,大部分没有和国企合作的经历。
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柏其翻看了一圈项目,发觉大部分要求国企控股。“这或许就是问题所在,国企担心失去控制权,民企担心失去主动权。”徐柏其说。他还有一个顾虑,国企和民企是两种性质的企业,产权一定要明晰,因此股权结构要完善,最好建立董事会制。
这个问题,也是浙江陆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惊涛所担心的。“(合作)最担心的是不平衡,牵手后民企可能会被国企强占一头。”夏惊涛说,任何一家民企在合作前都要考虑好控股这个问题。如果要谈合作,一定要民企控股。“只有这样,设定好股权结构,民企才不会失控,也避免今后的一些矛盾和纠纷。”
叶圣欢也有同样的顾虑:“民企的优势是机制体制灵活,市场响应快,如果和国企合作后,国企占主导地位,担心这个体制优势发挥不了,这会带来一定的负担。”他说,民营企业力量偏小,输不起。
记者手记
国企民企合作迫切需要“拆门”
民营企业进入一些行业领域,往往会遇到两扇门的困扰:一扇是“玻璃门”,看着可以进去,真的想进去的时候,头上会撞出个大包;另一扇就是“弹簧门”,刚刚把脚挤进去,又不得不在非市场因素干扰下被迫退出来。
政府层面正大力破壁清障,比如2010年的“非公经济新36条”,与2005年版的“老36条”比较,就更具有可执行和可操作性,甚至已经细化到二级科目领域。但在现实面前,投资门槛高限制多,民企还是看得见摸不着。
有一组去年的数据,目前我国私营控股投资在金融业仅占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占7.5%,水利、环境和公共建设管理业仅占6.6%。
拆除这些“门”,势在必行。
这次国企民企对接,把紧闭的大门打开一些口子,允许民企涉足到之前没有机会和条件参与的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值得肯定,起码让很多民企重拾信心。
但是,拆开了这道有形之门后,横亘在国企民企中间还有几扇无形之门。
民企一旦进入,原来国有控股企业就变成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结构就出现问题:如果国有股占大头,对改善企业经营、改善投资效率没帮助;民企投钱,只是一个小股东,交由国企管理,到后来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小伙伴。
比如宁波跨海大桥,民企先后进入又陆续退出。再比如,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第一条民资参建的铁路——浙江衢常铁路,就有浙江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后来,这家民营集团彻底退出。这里有个共性,民营资本所占比重很小,权利和利益分配不均等。
“反过来说,允许民企控大股,意义比较大。”史晋川说。但就目前来看,这种控股方式要推开有难度。
国有企业也有顾虑:相比国有大企业,部分民营企业的信誉度不高,追求短期收益,万一合作中民企的承诺不兑现,合作项目岂不打水漂?
固然,这说中了部分民企的弊端,但如果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民企,老是瞻前顾后地谈对接,恐怕再开十场八场对接会,也难以取得理想的合作局面。门槛是拆了,人是让你进去了,但你在大宅子里只能当丫鬟当配角,那滋味也够不好受的。
借用马云的那句话,“闯”就是拆开门,让马儿欢跑。这扇门,国企民企一起来拆;但光拆不够,国企不妨放下身段,与民企来曲合作共赢“二人转”,那才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