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警银”协同共建,杭州滨江高校平安联盟打造反诈治理“杭州样本”
2025-09-29 16:19:00 世界浙商
9月27日晚,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青春广场气氛热烈,“‘书’筑反诈・‘街’守平安・‘漫’创无诈——2025年‘校警银’联盟大学生金融安全护航系列活动”在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浙江省反诈中心、杭州市反诈中心、杭州市公安局经文保支队指导下,由滨江区公安分局、区委平安办、区反诈中心联合主办,平安银行杭州分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同承办,平安人寿浙江分公司、平安产险浙江分公司、平安证券浙江分公司、平安健康险浙江分公司、平安融易浙江分公司和滨江高教园区五所高校共同协办,吸引了千余名师生积极参与。
本次滨江区“校警银”平安联盟大学生金融安全护航行动,不仅是反诈宣传的形式创新,更是“校警银”三方常态化协作机制的一次集中展示,标志着校园安全共建进入资源整合更紧密、响应更迅速的新阶段。
杭州市反诈中心主任王海燕、省教育厅校安处一级调研员胡惠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徐同林、浙江省银行业协会自律部主任孙晓露、平安银行战略客户部副总经理朱育强、平安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杨晨轶、行长助理张翼及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公安分局、滨江高教园6所高校、中国平安浙江地区各专业公司领导和嘉宾出席仪式。
三方协同、机制先行,“校警银”共建长效反诈新格局
“滨江高校平安联盟”由平安银行杭州分行、浦沿派出所与滨江高教园区6所高校于2024年9月共同发起成立,旨在通过机制化协作,系统提升大学生金融安全素养。联盟打破以往“单次活动、分散宣传”的传统模式,建立起“每月会商、资源共享、联合行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反诈教育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
在本次活动中,三方职能清晰、协同高效: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将反诈内容融入课程体系,牵头开发全国首部大学生反诈教材《大学生反诈防骗实务》,并负责“反诈文化街区”的规划运营;公安机关提供实战案例与专业指导,确保教材内容贴近现实、警示有力,并派驻民警开展现场教学,提升学生识诈防诈“实操力”;银行则发挥金融专业优势,参与教材编撰、负责“反诈文化街区”设计制作,提供资源支持,并设置互动体验区,帮助学生掌握支付安全工具使用方法。
“三位一体”创新宣防,反诈教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活动聚焦“教材+街区+动漫”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反诈宣传从“单向灌输”转向“多元浸润”。全国首部大学生反诈教材《大学生反诈防骗实务》正式发布,该教材历经一年精心编撰,立足公安实战经验,结合杭州市数千起真实脱敏案例,以“预防为先、技术赋能、法治护航” 为核心理念,系统构建“认知-识别-防御-应对”全链条反诈知识体系。内容涵盖六大篇三十三章,融入新技术应用,为高校反诈教育提供系统化载体。
同步揭牌的“平安街”反诈文化街区,通过多元化的展示载体和互动设计,成为杭州首个集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校园反诈宣传实体阵地。街区创新采用“文化+科技”的展示手法,巧妙融合经典童话、神话故事与反诈主题。例如,在包拯断案场景旁配文“真的包公在衙门里,假的'公检法'在电话里”,通过古今对比生动揭示冒充公检法诈骗的特征。街区共呈现20个大学生高频受害诈骗关键词,每个展示点均设有“平安义警考考你”互动问答区,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加深记忆。此外,活动还引入Cosplay创意大赛、反诈情景剧等Z世代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反诈知识在轻松氛围中“活”起来。
联盟聚能、持续发力,筑牢校园金融安全防线
“校警银”机制不仅体现在单次活动中,更着眼于长期效应。联盟通过定期进校园开展“支付安全小课堂”“反诈宣传月”等品牌活动,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精准化。值得一提的是,滨江区检察院也已达成共识,计划以党支部共建形式加入联盟,进一步拓展“教育+实战+金融+法律”四维反诈体系。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何荣华表示:“校园反诈需要各方持续协同、久久为功。‘校警银’联盟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协作平台,让反诈教育真正融入校园日常,守护学子财产安全。”平安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杨晨轶指出,平安银行杭州分行将持续践行“金融为民”理念,通过联盟机制深化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不断升级金融反诈工作方式方法,守护好青年学子的“钱袋子”。
坚持党建引领,做实金融教育宣传。未来,滨江高校平安联盟将继续拓展反诈宣传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形成“天下无诈、平安是福”的校园氛围,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贡献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