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斌:从“一米宽”到“百米深”,穿越“戳不破”的薄膜
2025-01-13 10:03:56 世界浙商
临近年关,宁波鸿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雁包装”)的厂区内一片繁忙景象。大门外,一排排货车整齐列队,等待装载即将出厂的产品。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加紧生产,赶制堆积如山的订单。
在公司展厅里,一张看似普通的薄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公司董事长李玉斌拿起一支圆珠笔,用力戳刺这张薄如蝉翼的膜。令人惊讶的是,薄膜虽然因外力产生巨大形变,却始终未被戳破。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高性能聚乙烯缠绕膜,厚度只有8微米,相当于半根头发丝的粗细。”李玉斌自豪地介绍道,“它由56层纳米缠绕膜构成,柔韧性、伸长率、拉伸强度等关键性能指标已经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这张‘穿不破’的薄膜不久前还被央视点赞呢。”
从门市部到行业翘楚:一根头发丝厚度里的创新密码
从1995年参加工作到2003年创业,李玉斌在功能薄膜领域深耕了20多年。回忆创业初期,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感慨:“我们只有3名员工,从一家小型包装材料门市部起步,购买二手设备,年生产能力不足百吨。”然而,凭借着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持续创新的决心,李玉斌带领鸿雁包装逐步成长为行业翘楚,演绎了一曲从“一米宽”到“百米深”的创业奋斗曲。
李玉斌坚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他带领团队专注于高性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通过持续创新,成功将“一米宽”的市场做到“百米深”。
“我们秉承‘中国成本、世界品质’的经营理念,以‘环保、健康、安全、可降解、循环回收再利用’为产品宗旨。”李玉斌介绍,公司每年投入5%-8%的研发经费,专门为客户研制高新技术产品。这一做法使得鸿雁包装在行业中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鸿雁包装取得了多项突破。李玉斌自豪地说:“我们研发出了国内首套设计速度为每分钟800米的7层流延膜生产线,以及每分钟1050米的56层纳米膜生产线,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这些高速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公司赢得了更多高端客户的青睐。
突破“不可能”之境:当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力
除了“戳不破”,鸿雁包装生产的薄膜还有“拉不断”“压不坏”等特点。李玉斌又拿起一卷薄膜,向记者展示其惊人的韧性:“这种薄膜能有效提升包装的安全性和运输的稳定性,已经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他手中的薄膜在承受巨大拉力时仍能保持完整,这种高强度特性使得它在物流运输、工业包装等领域具有极大优势。李玉斌补充道:“我们的产品不仅强度高,而且重量轻、厚度薄,能有效降低客户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提升也十分显著。李玉斌举例说:“原来1公斤原料只能生产100米缠绕膜,现在在保持性能相同的前提下,能生产200多米。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全球布局:一张薄膜撬动的产业革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鸿雁包装的产品线也在持续扩展,从常规缠绕膜升级到高性能缠绕膜、多用途功能薄膜,包括牧草膜、保鲜膜、保护膜、防锈膜等系列,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这些多元化的产品为鸿雁包装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李玉斌透露:“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高性能膜3万吨,长度达50亿米。今年我们的销售额增长了50%多,订单已经排到明年5月。预计明年产值会暴增,增长高达100%。”
鸿雁包装正在布局农地膜、热收缩薄膜、防弹衣薄膜、锂电池隔离膜、太阳能封装膜等新领域。李玉斌特别提到:“我们研发的农地膜能100%回收,解决了传统农地膜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这项技术已经在青海、内蒙古等地推广应用,每吨技术使用费达500元。”
在热收缩薄膜领域,李玉斌表示公司正在引进德国和美国的先进技术,并致力于在此基础上实现超越。同时,公司还在研发防弹衣用薄膜、降落伞薄膜等高性能专用膜材料,力求在更多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李玉斌还透露了公司的扩张计划:“我们正在申请建设新厂房,预计2025年开工。新厂将按照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的‘黑灯工厂’标准建设,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
隐形冠军新使命: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新标准
凭借持续创新和卓越产品,鸿雁包装接连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重点培育企业等荣誉。公司还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创新站,进一步加强了研发实力。
“我们拥有30余项专利发明,主导或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这些成绩不仅是对我们技术实力的肯定,也让我们有机会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李玉斌说。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李玉斌坚持技术创新改革,不断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并努力实现“变道超车”。在他看来,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研发创新,才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以工匠精神专注产业,以‘产品为王、用户为王、用户体验为王’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他强调,要把客户提出的每一个需求当成课题来攻克,通过不断自我突破和超越,最终实现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
从一张“戳不破”的薄膜,到一个闪耀世界的“隐形冠军”,李玉斌和鸿雁包装的创新之路仍在继续。正如他所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为行业做贡献,更要为全球创造价值。在薄膜领域,我们要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标准。”
记者手记:
穿越“戳不破”的薄膜,我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一段关于执着与创新的寓言。
李玉斌和他的团队用二十年时光,将一张普通薄膜变成了一个行业的新标准。这个过程中,有艰辛,有挫折,但更多的是不曾停歇的探索精神。从一个小作坊到行业翘楚,鸿雁包装的蜕变让我不禁思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究竟什么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或许答案就藏在那张“戳不破”的薄膜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不是华而不实的口号,而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勇气。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在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玉斌董事长的故事还让我看到,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不应该只是世界工厂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新力量。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鸿雁包装的发展轨迹正是无数中国企业的缩影。
最后,我不禁想到陆游的那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鸿雁包装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持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从“一米宽”到“百米深”的跨越。
这段旅程或许没有终点,但每一步都是新的起点。我相信,像李玉斌这样的企业家们,将继续在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中国制造业谱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