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机场+1,四大机场集团设立联席会,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有了新进展

2024-10-21 15:45:08 世界浙商

近日,“丽水发布”发布消息显示,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新建的丽水市机场命名为“丽水机场”。命名是新建机场的重要法定环节,这也意味着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又添加了新成员。

丽水机场效果图 来源:丽水机场

浙江半年内新增两座机场

这半年来,浙江机场建设一直有传来好消息。

此次刚刚命名的“丽水机场”,其实在2008年底就已经启动前期工作,2020年6月完成设计报批,同年7月开工建设。根据规划,“丽水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设计规模可以支撑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00吨。

丽水机场的建设不仅填补了丽水市在民用机场方面的空白,还将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的航空运输能力。待机场正式通航后,将极大地方便丽水市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出行,促进当地旅游、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作为开放大省,目前,浙江已有杭州、宁波、温州、舟山、衢州、台州以及义乌7个运输机场。

丽水机场是近半年来浙江第二个正式确定名称的新建机场。

6月17日,民政部官网发布公告,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新建的浙江嘉兴机场命名为嘉兴南湖机场,同时舟山普陀山机场更名为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

浙江省政府官网信息显示,嘉兴南湖机场是长三角第一个专业性国际货运枢纽。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计划2025年与嘉兴机场主体工程同步建成投运,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重要产业平台、共享型多式联运中心和长三角商贸集散中心。

舟山普陀山机场的更名,不仅意味着全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又多了个国际机场,也标志着这个建在海岛上的机场开始迈入“国际时代”。

根据浙江“民航强省”的发展目标,在浙江航空版图中,除专注货运的嘉兴和致力于航空产业配套的舟山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定位为门户型国际航空枢纽,宁波、温州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等中小机场则以开通国内主要城市航线为主。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来源:东部机场集团

三省一市四大机场集团设立联席会

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更进一步

机场的建设只是第一步,如何发挥机场的最大效用才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根据2021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到2025年,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将基本建成,长三角将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合肥等区域枢纽为重点,建设连通性好、直达性高、全向辐射的空中航路航线网络。

目前,长三角正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作为全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41市共拥有24座机场,目前在建、迁建和规划新建的机场共有8座,全部建成后长三角民航机场总数将达32座。

此前,《华东地区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到,区域民航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枢纽机场存在同质化竞争趋势,协同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点。与世界头部机场相比,长三角机场群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机场的能级和层级,乃至长三角地区机场群的结构和布局也需进一步优化。

李晓津认为,机场群不是区域内机场的简单累积,而是以运行协同和差异化发展为特征的多机场系统,涉及基础建设、航线网络、地面交通、航权时刻、协同机制等各方面。相比新建机场,更难的是理顺长三角机场群之间竞争、互补的多重关系。

为了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10月12日,由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上海机场集团、东部机场集团、浙江省机场集团、安徽民航机场集团,与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民航华东空管局自愿结成的跨单位行业党建联建平台——长三角民航机场协同发展党建联席会,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为对应落实长三角民航的相关协同合作机制,长三角民航机场协同发展党建联席会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为运行协同专委会、服务协同专委会、应急协同专委会、物流协同专委会、资源协同专委会,由不同成员单位分别负责牵头各专委会办公室,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为引领,推进长三角区域机场合作,加快破解制约长三角民航机场协同发展的瓶颈难题。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