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赚120万?救活制冰工厂?高温背后制冰厂的喜和忧
2024-07-31 12:39:32 世界浙商
2024年的夏季,超长待机的高温预警,让冰块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微博上“制冰生意日赚27万”的话题不仅带火了制冰厂,也让我们好奇,制冰厂这门生意到底如何?
刚刚脱模的冰块。受访者提供
科技发展到人类可以登上月球,但每逢酷暑,就像古人一样,使用冰块依然是不少行业降温的重要手段。
2024年的夏季,超长待机的高温预警,让冰块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微博上“制冰生意日赚27万”的话题不仅带火了制冰厂,也让我们好奇,制冰厂这门生意到底如何?
冰块卖爆了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手机闹铃震醒了孙超,他从简易床上一跃而起,此时凌晨5点。
他拿起桌上的销售单快步走出经理室,杭州飞超制冰厂的门口灯火通明,熙熙攘攘,来运冰块的车排起了长龙,长1米重达50公斤的冰条随着机械传送带从冷冻室一路被送到运输货车前,工人熟练地用铁钩将冰块从传送带上往货车里拖,再一块块上垒码齐……
“今年杭州连续高温,市场上冰块的需求量激增,制冰机24小时连轴转没停过。喏,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每天给杭州东站供应350条左右的冰块,凌晨3点装车,4:30送到东站。”总经理孙超还告诉《浙商》记者,厂里的销售和客户对接都是他在抓,一刻也离不开,索性就住在办公室里,“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凌晨4-5点买家就来运冰了。”
正在搬运为杭州东站供应的冰块。受访者提供
同样是在凌晨,长兴县洪桥镇的一家制冰厂一派忙碌,该厂的负责人回应,50公斤的冰块每天要卖出1000条,大概50吨,依然供不应求。来买冰的买家大多是水产店和一些餐饮酒店,“时下的市场50公斤的冰块批发价普遍在15元/条,零售价格一般在20-55元/条”。
“我们制冰厂一天翻两次(制作两轮),制冰6000条,刚从冷冻区运出来的冰块还没脱模,厂子门口买家已经排队等着取冰了,这些都是长期合作的客户。零售的单子一般情况下都不接,根本没时间。”杭州奥丹制冰有限公司周经理说。
记者了解到,高温天气鲜活水产品容易缺氧,一般情况下温度高于16摄氏度就需要用冰块降温了。制冰厂一部分冰块被运往水产市场、农贸市场,用于水产、果蔬的保鲜,还有一部分则被送去工厂、医院、和动物园等地。这样算下来消耗的冰块量确实不小。
工厂车间是使用冰块的大户,夏天温度太高,在车间里开空调效果不大,成本很高,如果采用大功率的风扇加上冰块散热,可以迅速让车间的温度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万安集团相关人员表示,公司有20多家制造工厂,每年到夏季就会大量采购冰块用来降温,“在浙江,我们一家子公司所有车间以及生产辅助岗位,一天要用掉70-75块冰,在安徽的制造工厂用冰量更大,就7月29日一天要用到414块大冰块,另外,制造型工厂的精密元器件的保存和运输,仪器的瓶装和测试阶段也都需要低温环境。”
根据央视财经报道,浙江湖州最大的制冰市场——和孚镇李市村水产品服务平台,每天生产3000多条冰块,重量大约160吨,还是供不应求,这样的情况一般要持续到9月份左右。
上百吨冰块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常规的长1米,宽0.4米,高0.2米,重50公斤的冰块来看,折算成面积大约可以铺满约6个篮球场。
靠天吃饭的生意好不好做?
制冰厂的生意好不好做?在制冰厂老板们的口中,这个生意背后有喜有忧。
“说实话,制冰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孙超坦言,一块50公斤的冰块批发15元/块,利润有50%;零售25-30元/块,利润有80%-90%,“我们的成本主要还是电费,电费比人工和房租都要占比高,一个月下来电费要花掉15—18万左右。”
奥丹制冰入行6年,“原本是做冷库生意的”,因为有场地、有制冷设备、有水产市场的合作关系,还有不错的利润,顺势就开启了制冰生意。“虽然制冰行业比较辛苦,但是只要干两三个月就够一年的利润,只要高温天气就肯定有冰块的需求,从行业角度来看还是比较稳定的。”周经理认为。
其实,制冰行业的生意好坏,一半靠天气吃饭,另一半则与当地的产业发展有关。不同地区的制冰厂,在迎来旺季的同时,也成为了反映区域产业冷暖的一面镜子。
飞超制冰厂位于工业发达的杭州市萧山区,作为民营经济强区,萧山拥有众多的制造业工厂,两家世界500强、9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企业,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超过100家,“专精特新”总量更是全省第一。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光萧山区制冰厂就有18家,大大小小农贸市场就有133家。“制冰厂的竞争太卷了!萧山制造厂多,农贸市场多,导致制冰厂也多,5公里以内我知道的就有五家制冰厂。” 孙超说。
谈及制冰厂的生意好不好做的问题,在孙超看来,虽然今年天气比较热,生意挺热闹,但与往年相比总体效益并不算好,反而更难了。
孙超表示,“2022年,天气好,一个月就赚了120多万。2023年刮台风连绵下雨,一个月才赚了40多万。今年用冰大户主要以农贸市场和工厂车间为主,但是仍可见用冰需求的客户在变少,另外,核污水影响到水产品生意,继而影响到餐饮行业,最后都反馈到用冰量上面。”
对周经理而言,持续的高温就意味着生意,反之“只能保本,甚至是亏本的”。
他感慨,制冰生意受天气和距离的限制太大。一般过了9月份温度一降,制冰厂的生意就淡了,有些制冰厂一到冬天直接关门,到来年的四五月份才开始重新起量。另外,制冰行业基本只做“家门口”的生意,跑不远,“因为运输成本太高”。
周经理还说,人工费的开销和价格竞争都在挤占制冰厂的利润。“制冰旺季工人的工资保底是8000元,制冰淡季5000-6000元左右。去年开始显现的经济周期影响,导致周边工厂在采购需求上变得谨慎,只要冰块采购量一大,就公开招标选择价低的合作。”
记者了解到,随着冷链物流和科技技术的发展,物流冰袋的大量普及,对制冰厂的生意也有不小的影响。浙江王氏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杭州的一家水产供应商,他们透露,大闸蟹的保鲜已经完全用保冷性能强、维持时间长的特制冰袋做了替代。许多工厂设备升级自带降温功能,还有一些大型场所配备了移动空调和冷风机,对冰块物理降温的需求大大减少。此外,一些大的水产商户将水缸底部装上散热器,也使得用冰量大大减少。
传统制冰厂的未来何去何从,制冰厂的老板们也在观望摸索中。有老板对记者说,“传统模式要转型有困难,但是希望可以用我们多年的制冰经验,找到一条新出路。”
来源:《浙商》杂志 记者 施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