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鲁冠球⑤11条自律“军规”,执行了一辈子

2024-04-29 10:28:51 世界浙商

人生是一本读不尽的书。

这是我们阅读厚厚一本最新出版的《领潮:鲁冠球传》时的感想。

鲁冠球,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万向集团创始人。2024年4月,在他去世的第7年,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冠柏所著的《领潮:鲁冠球传》付梓出版。

未曾公开的全部私人笔记、文书档案,对百余位鲁冠球亲友、同事以及相关人士进行访谈……种种碎片整合而成一段段故事,搭建起鲁冠球跌宕起伏的成长与发展史。也难怪,它成为被万向集团独家授权出版的一部文学传记。
我们将从《领潮:鲁冠球传》中节选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出版社供图

节选自《自律与11条“军规”》

万向集团一位副总裁当年来万向就职时见鲁冠球,就在这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他回忆道:“好小的办公室,没法与万向集团这样的跨国企业董事长的身份联系在一起。办公桌很小,也旧了,两只木板凳,也小,坐着还有轻微晃动的‘吱吱’声。他后面的两个书柜,有点儿粗糙,是他弟弟鲁冠幼的家具工场做的。

通常他总会在晚上7点钟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然后直接回家,很少应酬。他说陪客吃饭费时间,要陪的话天天有客人需要陪,干脆少陪,省钱又省时间,可以多看看书,想一些问题。

厂里办公楼要装空调,想先给他装,他不让装,他觉得一线职工尤其是锻造、热处理工人车间环境差,自己装了空调与工人有距离。办公室没装空调,连家里也没装,夏天很热,就开开电扇。蚊子很多,他一边看书看报,一边不停拍打,脚上穿的白袜子上血迹斑斑点点,成了“彩色袜子”。他说,不是装不起空调,而是从小苦惯了,习惯成自然,享受的事不会急着去做。

《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马吉英回忆说,有一次他们来采访,想请鲁冠球去车间拍一组他和工人在一起的照片。鲁冠球不同意,说:“我平时不在车间,去那里摆个样子不真实,我的工作在办公室,要拍就在这里拍。

他没有周六、周日的休息日,公司高管也总会接到通知在休息日开会,或者见面谈事情。央视《商痕》摄制组编导车爱琳在镜头前问鲁冠球:“您从1962年到现在,就是一直不停地干,您就没有一点点个人的爱好或者个人的享受吗?”

“爱好就是喝点儿酒。每天两顿,生病也好,开会也好,到北京参加人代会也会带着,一天两次,一个星期两瓶。我不喝人家的,都是自己带的,人家愿意跟我一起喝,我也乐意分享。”

“除了这个,您还有其他的爱好吗?”

“没有,一点儿都没有。原来还会抽烟,从1987年开始就不抽了。也没有去过什么地方旅游,我只是出差路过,包括长城,我都没有去过,只有故宫去过了。我的助手跟我这么久,也没出去游玩过,包括到北京开会,到美国出差,我们就是到某个地方去工作,其他地方都不去。

20世纪90年代,鲁冠球在电脑前工作。出版社供图

董事局工作室的秘书证实了这个说法,但补充说:“主席很人性化,知道我们没去西湖玩过,去杭州开会时会提早一点儿出发,让司机在西湖边开车兜一圈,让我们看看风景。有一次在北京,他忙他的接待,特意派我们去书店看看有啥好书买,其实也放我们假了。”

老员工潘文标说,从没有听说鲁冠球去过歌厅、舞厅、洗脚房,直到他去世还不知道足浴是什么感觉。

他的穿着总是这样:白衬衣,蓝灰色长裤。衬衣领子破了,就拿去换个领子。圆领汗衫常常有破洞。有一次统一做工作服,裁缝师傅拿他的旧裤子量尺寸,一看却难以相信是“大老板”穿的:“这么旧了,连普通职工家里都要扔掉了。”

鲁冠球这样要求自己:“在今天的条件下,看一个人是不是有说服力,就是你能不能按规范化工作和生产,看你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名利、酒色财气这几股歪风邪气面前有没有鉴别力、抵抗力。我要求自己,不法行为不干,不义之财不收,歪门邪道不沾,歌厅不进,麻将不搓。饮酒适度,请吃、吃请谢绝,主要省下时间读点儿书,弥补过去家贫过早辍学、知识太少跟不上时代要求的遗憾。在日常生活上,尽量做到清苦点、俭朴点。公事公办,不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的亲属去谋取不义之财。我的工资奖金,都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标准领取,领取的奖金都放在企业用于再生产。

时任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在退休后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鲁冠球:

他真可以算是一个“大忙人”。他为什么还能坚持学习呢?他的办法就是“少应酬”“挤时间”。他告诉我,非要他出面接待不可的他出面,能由别人出面接待的由别人接待。他一般不陪餐,更不到杭州、萧山那些大饭店陪客吃饭,非陪不可的就在职工食堂小餐厅用餐。他告诉我,他最近在杭州参加一个活动,在一家企业餐厅吃到东坡肉,觉得味道很好,可他从未吃到过。我听了一怔:鲁冠球未吃过东坡肉!听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新闻”。但这是真实的,他还说他从未在杭州(指杭州主城区——笔者注)宿过夜,在100千米以内开会办事,他都回家睡觉。他真的是把一切可以挤出来的时间都用到学习上去了。

有一点,鲁冠球一直坚持着,就是不去领导人家里走动。他说:“我从办厂以来,从没去过任何一级领导的家,有事去办公室,或者电话。这样清清楚楚,免得疑神疑鬼,也不让领导为难。我有许多做领导的朋友,但交往很清爽。他们也会力所能及地解决我提出的要求和问题。

他家的饭也平平常常。章金妹说,他喜欢吃腰花、肝花、大肠,还有腌制的东西,现在说是高尿酸的食物,那时穷,有的吃就蛮好了,也就养成了习惯。

在章金妹的记忆中,鲁冠球几乎没和她一起上过街逛过商店,到外面饭店吃饭。“连生日也没过的,还是到女儿慰芳她们长大起来了,有小孩子了,才知道爹的生日、妈的生日。其实以前是不过生日的,生日都忘掉了。”

作为万向七位元老之一,章金妹一直在车间劳动,做过锻工、电焊工、铣床工、钳工,始终是干累活儿、脏活儿。章金妹说,哪个车间缺人手,她就像“救火兵”一样给派过去。到该退休的51岁时,生了场病,还是车间主任去跟鲁冠球说,既然要养病,还是把退休办了吧,这才办了手续回了家。

我在采访章金妹时问她,听说1993年镇里领导出于关心,由镇政府发文,照顾企业负责人的家属,可以工资在厂里拿,工作就在家,你有没有享受过这待遇?

章金妹不无“怨气”地说:“我不知道,那些文件,鲁冠球读都不肯读给我听,我不大认识字,他就是要我工作。

鲁冠球的3个女儿先后出嫁,按他的章程,一律简单朴素,不搞收礼,不大操大办。人家迎亲小车都是几辆、十几辆,酒席办上几十桌,100桌的都有,而他的3个女儿出嫁,都是按厂里规定,与其他职工一样,一辆车子接送,客也不叫,酒也不办,只请几位至亲,送来的礼都退回去。

但有一样是特别的,他在报上登了给女儿婚礼的祝词。

人们惊讶于鲁冠球对自己要求的严苛,许多人不理解,觉得他有些“苦行僧”式的“自虐”,也有人认为他在“过分享受一种自律”,省里一位老领导说:“从人格层面上说,鲁冠球是个完人。”

在为本书写作而做的众多访谈中,我曾主动“质疑”这位“完人”,询问被访者:“他果真白玉无瑕,没有错失与缺点?”回答是:“投资决策、工作方法这不好说,免不了会有缺失,但从人格上讲确实是很完美的人。

一个农民企业家、一个凡人,在被大海一样包围着的传统小生产者意识的文化环境中,有这样的道德自觉与自控力,不是易事。他在怎样规范、监管着自己的日常行为,有什么样的严格戒律在?

我曾长久在心里盘问自己。

一次突然的阅读发现,竟让我找到了答案——

在鲁冠球1995年5月的一则日记中,他用醒目的排列方式写了以下自我规定:

享受永不满足,必定走上堕落;事业永不满足,可能走向成功。

1.不收礼

2.不拜访上级领导家

3.不抽烟

4.不吃请,不请吃

5.不进歌舞厅

6.不玩麻将

7.在杭100公里内开会不过夜

8.80%时间在公司

9.没有星期天,无事(指公司——笔者注)才不上班

10.三个女儿结婚不收礼,不办酒

11.家没有人找

这11条规定,严肃如“军规”,如果去对照鲁冠球的执行情形,有一点是被反复证实的,他说到做到,且不是一时,而是做了一辈子。 

来源:潮新闻